通訊員 陳延安 杜昱
“120塊錢一天,又在家門口,天氣還這樣涼快,你說我們高興不高興?”今年37歲的村民宋景芬笑著問又笑著答:“高興得很!”
這是7月15日,筆者在嵐皋縣孟石嶺鎮豐景村500畝標準化林下魔芋基地經歷的一幕。村支書鄧昌兵告訴筆者,說到這塊魔芋地,真不得不感謝省計量院。筆者細問才知道,省計量院是大家對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的簡稱。鄧昌兵說,自2018年5月10日結對以來,省計量院對豐景村的幫扶可多啦,其中發展魔芋就是最鮮活的例子。
2018年5月,省計量院按照省委、省政府統籌安排,派出工作組赴豐景村幫扶對接,經過走訪群眾、與鎮村干部座談,決定首先大力支持村里發展魔芋產業。
缺少錢,省計量院當即撥出30萬元。少聯系人,院里直接派出年輕負責的資產裝備管理部副部長郭建文擔任幫扶工作隊長。沒經驗,郭建文就跟鎮村干部一道去調種子,把魔芋翻來覆去地看,在手機上查,在電腦瞧,在書上讀,聽老農民說,知道了魔芋生長習性、營養成分、種植要求和發展前景等。
2020年,涉及近百戶總面積約300畝的高山槐樹林被村集體經濟組織流轉過來,按照能人帶動、入股分紅、給老百姓按年支付林地租金和勞務工資的方式發展了起來。今年,在省計量院支持下,村里又將這一面積擴大到500畝。“光今年種魔芋,就開出去勞務工資20萬元!”鄧昌兵算了一筆筆賬,村里平均每個人已經掙到600多元。
“魔芋最喜歡生長在槐樹下,加上我們這兒海拔適合,在1000米左右,所以你看到的,長勢特別好。眼前去年種的這些魔芋,如果今年下半年挖,平均每株能產4斤左右鮮貨,而種的時候它們只有2兩,且市場供不應求,效益上應該沒問題。”今年38歲的郭建文已是個老手。
除支持種魔芋,還支持養雞。村民李長松有這個基礎,省計量院先后支持其35萬元,幫其發展養雞,條件是李長松每年義務提供給村民3萬只雞苗,農戶把雞養大了,如果愿意出售,省計量院又按照100元一只收購作為職工“消費幫扶”。如今,村民們每年光賣雞一項收入就超過100萬元,其中,省計量院“消費幫扶”就達40萬元。
山上有農業,山下有工廠。今年,省計量院又支持資金50萬元,配合蘇陜協作資金,將位于豐景村內的原鄉政府糧站改造為社區工廠,引進一家鞋業公司,于今年4月投產運營,直接帶動周邊閑散勞動力32人就業。
富口袋還要富腦袋,省計量院又出資對境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禁賭碑進行修復保護,以此為契機,勸誡村民勤儉持家,遠離賭博,共樹新風,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