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廖霖
炎炎夏日清晨,嵐皋縣城關鎮聯春村的寧靜,被90后返鄉創業大學畢業生余淼呼喚雞群的聲音打破。正在撒玉米喂雞的余淼忙得不亦樂乎。“咯咯咯咯……”隨著一聲聲的吆喝,成群結隊的雞便從林下飛奔而來,爭先恐后地啄起食來。人在林中走,雞在山上叫,這里就是返鄉90后大學生余淼的康源林下生態養雞場。
走進嵐皋縣城關鎮“康源生態養殖場”,映入眼簾的是漫山遍野的土雞和一個忙碌的身影。
千余只約2至3公斤大小的黑土雞在林下悠閑“散步”,在草地里自在地覓食昆蟲,咕咕聲此起彼伏。余淼的“康源生態養殖場”就坐落在群山環抱、綠樹掩映的聯春村6組一座山坡上。
“目前存欄土雞2000余只,小雞苗1000余只,近幾天要購回來幾千只小雞苗。土雞都銷往重慶城口縣、平利縣、鎮坪縣及本縣。預計今年到年底出欄10萬羽雞,收入30多萬元。”余淼高興地說。
余淼出生于1996年,2019年大學畢業。隨著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回鄉創業、回饋故里的想法便開始在他心中萌芽。懷著助力家鄉發展帶領鄉親致富的夢想,回到偏僻的鄉村跟隨母親一起養雞,自主創業。
早晨4、5點,天還蒙蒙亮,給雞喂飼料、清掃、圈舍消毒……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都是他每天必須做的事情,做起來也十分的講究。為了節約人力成本, 他全都親力親為,自己動手。
養殖的這個職業,和其他職業有所不同,沒有節假日,只要日子過一天,雞場就得運轉一天,這些雞就得管一天。由于雞的起床時間較早,所以,余淼就要早早起床,開始喂水喂料,飼喂的同時還要觀察它們的精神狀態。
為了保證土雞肉質的純正,余淼基地飼養的雞主要以林地里的雜草、蟲子為食,輔以適量的玉米和蔬菜葉子。僻靜的環境、清新的空氣、充足的水源,讓余淼的土雞養殖充滿了原生態。
說起創業之路,余淼表示,只有辛勤地付出,才會有回報,遇到困難要重在堅持,堅持了就離成功不遠了。只要選擇了,再苦再累也要走下去,現在都是滿滿的幸福。
創業不忘帶動村民共同致富,養雞場里有周邊困難群眾肖詹明等5人長期務工,每人每月3000元工資,給村民提供了就業的崗位,也可以帶著大家一起發展林下養雞。余淼說:“能為家鄉做點事,助力鄉村振興,我就很滿足了。”
談及未來打算,余淼信心滿滿。他想進一步做大做強林下養殖產業,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強產品品質,讓市民能吃上放心生態土雞肉。站在林下,看著滿山的雞,這個自信、勤勞、能干的“90后”小伙,信心十足規劃著生態養殖藍圖。
奮斗之后終見彩虹,如今,他事業愛情雙豐收,近日與心儀的女孩步入了婚姻殿堂,在創業中成長的他同時也收獲了最甜蜜的愛情。
對于現在的大學畢業生來說,繁華的大城市、優越的工作環境似乎是就業的第一選擇,而余淼卻反其道而行,“歸隱”家鄉的山林,養起了土雞,舍棄了安逸的家庭生活,舍棄了當下年輕人豐富的娛樂活動,甚至身上都帶著一股雞舍的味道,但是他卻用自己的辛勞和智慧為他“不安分”的青春無怨無悔地賺起“生態錢”,書寫著事業愛情實現雙贏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