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柯賢會
在人們的印象里,豆腐只能用豆品來制作,但是,在嵐皋縣佐龍鎮,有人卻利用當地生長的一種“神仙樹”的葉子制作成“神仙豆腐”,就是憑著這神奇的豆腐,讓群眾致富,過上了“神仙日子”。
“‘神仙樹’也有人叫它觀音草、斑鳩樹,是馬鞭草科豆腐柴屬植物,直立灌木,在秦巴山間5到11月都能見到它生機盎然的身影。”嵐皋縣綠竹食品有限公司經營負責人謝應璽說:“制作‘神仙豆腐’的方法很簡單,葉子經過采摘、洗凈、漂燙、搓揉、收汁、過濾、凝固、攪拌、定形、分塊等加工步驟后,可以做成一種類似豆腐一樣的食物。”
“‘神仙豆腐’碧綠潤澤、晶瑩剔透,可糖拌、辣調、醋調、冷飲……與不同配料搭配,呈現多種風味口感,入口即化,爽滑清涼。”當地一位老人介紹說,在窮困年代,“神仙豆腐”曾經讓許多人度過災荒,當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雖然不再需要“神仙豆腐”來救命,但是它的美味已經在老百姓的餐桌流傳了下來,成為降暑“神器”和舌尖上的美食。
“神仙樹”葉子顏色翠綠、營養豐富、天然無污染、汁凝膠持水力強、黏彈性好等特性,賦予了其具有良好的食品加工性能,而且,種植“神仙樹”及采摘樹葉加工銷售“神仙豆腐”,能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很好地解決農民就近就業問題,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優勢。
“我在安康城區做餐飲行業時,發現消費者特別青睞‘神仙豆腐’,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經過多方考察調研,2016年,謝應璽帶領合作伙伴李永長、李紀禎來到嵐皋縣佐龍鎮,投資500余萬元,成立集“神仙樹”種苗培育、種植以樹葉為原材料進行食品加工為一體的嵐皋縣綠竹食品有限公司。按照“公司+農戶+合作社”模式,自建園區800畝,免費給農戶提供優質種苗40余萬株,免費提供技術培訓,合作建設種植基地1000余畝,訂單保價回收樹葉,加工成“神仙豆腐”和“神仙粉條”,通過線上和線下銷往全國各地,帶動鄉親增收致富。
合作社農戶陳知會說:“我家種植了3畝‘神仙樹’,每年賣樹葉收入10000多元,兩口子在公司植樹、除草、加工生產‘神仙豆腐’一年能賺20000多元,早就脫貧致富奔小康了。”陳知會說“神仙樹”成了他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據了解,近年來,嵐皋縣綠竹食品有限公司通過培育種植“神仙樹”、加工銷售“神仙豆腐”及“神仙樹葉”加工系列產品,直接帶動農戶110戶300余人脫貧致富,“神仙豆腐”讓群眾過上了“神仙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