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王正榮 鄭潔)10月12日,從國家生態環境部獲悉,嵐皋被國家生態環境部正式命名為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稱號。嵐皋縣是我市第一個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稱號的縣。
近年來,嵐皋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按照“群眾因生態而富、縣域因生態而強、城鎮因生態而美”的生態強縣工作思路,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著力開展生態建設和農村環保工作,扎實實施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和水源地保護等工程,推動了縣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保持全省領跑態勢,走出了一條“城鎮靚、環境優、人文美、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先后獲得“陜西省生態縣”命名和“生態文明推動力·最具影響力區域”“2017年度生態建設強縣”等榮譽稱號。
為守好一方綠水青山,嵐皋縣陸續制定《嵐皋縣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規劃》《嵐皋縣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辦法》《嵐皋縣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辦法》《嵐皋縣環境保護工作一票否決實施辦法》,將生態文明建設履職情況納入年度干部考核和選人用人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據。一方面,堅持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并重原則,不斷加大生態環境執法監察和保護修復力度,探索創新河道管理河長+ 警長+督查長“三長治河”模式,“河(湖)長制”先后被央視、國土部簡報、《人民日報》和省委《改革工作動態》《安康日報》等媒體報道。另一方面,嵐皋縣利用自身生態優勢,不斷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經濟結構,綠色產業發展體系加速成型,三產結構分別為15.8: 46.9: 37.3,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模式基本形成。農業源污染治理成效明顯,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 84%,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87. 38%。
目前,在農村積極推行戶收集、村轉運、鎮處理、縣監管和戶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模式,配發垃圾收集清運車輛50余輛、生活垃圾收集桶20000余個。縣域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到100%、 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6.91%、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 100%;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莊總數達到91個,整治率達到72. 8%。
嵐皋縣山好、水好、空氣好,綠水青山賦予了這方土地豐富的生態資源,森林覆蓋率高達79.6%,空氣質量全年優良天數在 350 天以上,年均氣溫15°C左右,2020年1-8月,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2.49,在陜南地區32個縣(區)中排名第5,全市排名第3;嵐河、大道河等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長期穩定保持在國家地表水II類以上標準,流域地表水優良率達到100%,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