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薇薇
占地80畝的雞舍內,自動投食器排列整齊;干凈的地面少有雞糞的痕跡;專業的廠房具備恒溫恒濕的功能;6000余只烏雞正在進食,只有一名飼養員在雞舍外間不斷往傳送帶中傾倒飼料……這樣一棟自動標準化雞舍就坐落在嵐皋縣的淳風村里。
淳風村轄9個村民小組,全村建檔立卡戶147戶460人,是個典型的貧困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淳風村始終把基層黨組織引領產業發展作為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走出一條“黨支部引著走,合作社帶著走,貧困戶跟著走”的產業發展新路,充分利用荒山和村民的養殖習慣,大膽發展中藥材養雞特色產業,幫助貧困戶就地實現就業,使得這個偏遠落后的小村莊逐步摘掉貧窮的“帽子”。
“以前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種莊稼或者外出打工。靠這兩樣,以前全村的人均收入才5000多塊錢。”正在用清水沖洗母雞的淳風村會計曾慶兵告訴筆者,“自從合作社建立后,我們帶領老百姓一起擴大養雞事業,已帶動周邊貧困戶32戶104人持續增收,幫了貧困戶的大忙!”
據了解,曾慶兵既是淳風村會計,也是嵐皋縣鑫源原生態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更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該合作社主要依托淳風村豐富的林地資源,把發展中藥材養雞作為特色產業來抓,圍繞鄉村產業振興戰略,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引導廣大貧困戶發展養雞產業,帶領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路。該合作社現已建成雞棚3棟,存欄烏雞6000余只,后期將繼續擴建9棟雞棚,占地規模達150畝以上。
“現在每只雞大概有3斤多了,村上還給我發放了雞仔400多只,每斤只收5毛錢的成本,存活率高,馬上就能出欄了,按每斤13至14塊錢計算,一只雞有二三十塊錢的收入,這么算下來將近有7000多塊,這比我外出打工強多了。”淳風村貧困戶韓勝發掰著指頭計算著今年的收入。據悉,該合作社一方面解決勞動力就業20余戶,其中長期聘用貧困戶6名,臨時用工10余名,工資100元一天,再加上土地流轉的錢,一年下來比以前多掙8000余元,另一方面為農戶發放雞苗(每斤收取5毛錢)和飼料,并且免費提供技術指導。
同時,淳風村還依托資源優勢,于今年3月初與陜西禹金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供銷訂單合同,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建立了專供養殖基地,每年為其提供至少5萬只土雞,為扶貧產品解決了銷路問題,更支持扶貧產業做大做強,讓致富的幸福路越走越寬。
“養好一群雞,致富一村人。”駐村干部如此表示,按照產業發展計劃,大力發展養雞產業,打造養雞產業鏈,到年底將實現養殖規模4萬只,預計年營業收入達500多萬元。隨著養雞產業的蓬勃發展,該合作社將帶動養殖專業大戶3戶(年飼養商品雞 5000只以上),與152戶農戶合作(戶均飼養商品雞500只以上),解決貧困戶勞動力就業30余人,確保該村穩定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