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義 李鵬飛
“退伍不能褪色,要為家鄉干點兒實事。”5月27日上午,筆者見到夏青時,他正和工友們在雞場里忙碌著,說起自己的雞場,他既高興又自豪,“現在日均能產20000枚雞蛋,縣城大小超市賣的雞蛋,基本上都是從我這兒買的,每天兩輛車按時運送。”
夏青今年37歲,家住嵐皋縣佐龍鎮,現為嵐皋縣輝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2001年至2005年在新疆喀什參軍入伍,以士官身份退伍。退伍后,夏青一直在上海打拼,直到2012年底,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當地一個雞場聽講解員說到蛋雞,回到宿舍便開始在網上搜索蛋雞的相關資料,向家里的親戚咨詢家鄉蛋雞產業情況和市場前景。
“離家遠,不能老在外漂著,要回家干一番事業,作為一名當過兵的人,更想帶著鄉親們致富,我要回家搞蛋雞產業。”夏青說。說干就干,2013年初,雷厲風行的他帶著自己的積蓄毅然決然回到家鄉創業,從事蛋雞養殖。2013年4月,他成立了嵐皋縣佐龍鎮夏青家庭農場及馬宗村生態養雞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了占地5畝、年存欄1萬羽、年出欄2萬羽的標準化蛋雞場,并于2014年7月成立嵐皋縣輝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萬事開頭難。初次售賣雞蛋,就被客戶投訴了。“還是缺乏經驗,總想一口吃個胖子,就把產下的雞蛋一次性全部賣掉,最后雞蛋壞了,就被客戶投訴了,說我的雞蛋質量不好。”夏青將那次受創歸結為經驗不足。“軍人的字典里就沒有‘退縮’和‘后悔’兩個詞。”家人勸他放棄,但是他義無反顧地堅持著自己的創業夢。
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那以后,撿雞蛋、打掃衛生等,夏青都親力親為,他也不會再“一口吃個胖子”,而是按照客戶的需求量,每天按時按量,親自開車運送雞蛋,并聘請專家每月最少1次來雞場指導,每季度也會派人到西安學習,蛋雞產業逐漸步入正軌。
產量有了起色,銷路成了問題。于是,夏青主動聯系該縣大小超市、商店,推薦自己的雞蛋。“不主動聯系,人家憑啥買我的。”夏青憑著他的熱情、實誠、自信打動了客戶,他的雞蛋也備受青睞。“夏總家產的雞蛋質量好,有時候一個早上就賣光了。而且是本地企業,我們更應該多加支持。”嵐皋縣城喜洋洋超市經理王耀輝說。現如今,嵐皋縣城和周邊鄉鎮的超市、商店基本上都在夏青雞場進貨。
經過夏青的不斷努力、悉心經營,公司逐漸做大,公司陸續建設了林下土雞生態養殖區400畝、有機肥加工廠1000平方米、有機蔬菜種植區10畝,擴建標準化雞舍2000平方米,并于2016年注冊“硒秦”商標,目前年存欄蛋雞2萬羽、年出欄蛋雞4萬羽、年出欄土雞1萬羽、年產蛋400噸,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帶動周邊30戶養殖戶共同發展養殖,脫貧致富。
據了解,該公司于2016年初流轉馬宗村山林地面積共計2000畝,規劃建設鳳凰灣生態農業觀光園,目前正處于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階段,該園將采用“種+養+觀光”模式形成集生態養殖、有機種植、農業觀光、旅游體驗、特色餐飲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業觀光園,并帶動更多農戶加入種植業及畜禽養殖業,為村民不斷提供就業機會,幫助和帶領群眾早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不僅如此,夏青也經常從事公益事業,多次捐助大學生,逢年過節慰問孤寡老人。年初疫情期間,夏青自掏腰包,開車到各個卡點捐贈物資,并發動全縣退役軍人捐款捐物。
“自己富了不算富,帶動家鄉父老一起富,我這兵才沒有白當。”夏青一邊給雞蛋打碼一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