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姚澤喜
近日,在嵐皋縣堰門鎮長征村水磨溝里的吳茱萸已是半人高,村民們正忙著除草施肥,即便烈日當頭地里也是一片歡聲笑語。
2018年,通過招商引資,該鎮建成長征村中藥材園區,1000畝吳茱萸在這里落地生根,產業還未見收益,村民卻由此增加了一筆收入。“我那一面坡就是一塊閑置荒山,2018年在村黨支部書記的介紹下,以150塊錢每畝的價錢流轉給公司種藥材。”正在地里跟大伙兒一起除草的楊大忠說。
讓當地貧困戶都能鑲嵌在這條產業鏈上,流轉盤活閑置山地只是第一步。吳茱萸為多年生木本中藥材,從種植到投產需要三至四年時間,在吳茱萸種養過程中,園區堅持以“黨支部+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通過支部引領,使藥材養護和貧困戶增收有效實現融合雙贏。
在地里勞作的唐長山是今年才加入進來的務工人員,年初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家里一家老小等著用錢。看著地里六十多歲老人、年輕婦女都能干的活,唐長山決心不再等待外出的時機,園區一有活他便積極主動報名,如今在家門口掙了錢,還有時間接送孩子上學。
種苗下地、除草、施肥、松土及剪枝等勞務需求量都大,這項長周期產業常年為這里的貧困戶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每人每天100元的工資標準還提供一天的餐食。截至目前該產業成功帶動該村貧困戶45戶123人穩定增收,帶貧益貧效果顯著。
“今年投資方已經預算了25萬元的務工工資,按帶動貧困戶算,光是這項產業人均就增收2000元有余。”長征村黨支部書記單升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