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薇薇
“滿山茶樹親手種,辛苦換得茶滿園,春天采茶茶抽芽,快趁時光蹈細茶……”電影《劉三姐》中關于采茶的山歌在耳畔響起,萬里無云的晴空下,東坪、茶農兩村漫山的茶園上空環繞著一層耀眼的光暈,空氣里飛舞的塵埃和小飛蟲都清晰可見,采茶人綴于其間,星星點點。
積蓄了365天的力量,又經歷了冬雪春雨的洗禮,茶樹們迫不及待地破出了嫩芽,迅速長成了新葉。清明節前后,嵐皋縣大道河鎮的茶葉進入全面開采期,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各村嚴把時間節令,搶抓春茶采摘時機,發動群眾科學采茶,指導茶葉加工廠精心制茶,為市場提供優質精品茶,全鎮多家茶業加工廠紛紛組織茶農們搶抓時機采摘新茶。
走進東坪村茶葉園區,滿園的新茶已露出了“尖尖角 ”,粗壯的根莖、碧綠蔥翠的茶葉,遠遠望去仿佛披上了一層嫩綠的新衣。茶農們正搶抓晴好天氣趕采新茶,茶葉采摘和銷售正迎來“黃金季”。
正在自家門口茶葉地里采茶的東坪村六組貧困戶邱文鳳,一邊忙著采摘春茶,一邊笑著說:“我已經采了3天了,這陣子天氣好,每天6點多我就到地里來,太陽落了才回屋,每天能采三斤多嘞!”只見她十指擷新芽,大拇指和食指輕輕一捏,再一提,新鮮的茶葉便裝進了腰間的布袋子里。不一會兒,袋子就鼓鼓囊囊了。一季春茶下來,邱文鳳的純收入將超過6000元。
兩月前,嵐皋縣綠升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完成了廠房裝修和設備安裝調試,4天前正式開機生產。公司經理張磊對殺青機進行再次檢查后說:“公司去年是茶葉和土特產加工在一起,現在建了新廠,把兩樣分開做,這樣更專業,茶葉質量也會更好。現在我們每天能收購近三百斤鮮葉,其中一半左右能生產出優質高檔成品茶,一季春茶下來可獲利30余萬元,實現企業和茶農共贏目標。”
開園后,茶農村慶富茶廠一片熱火朝天, 6個工人每天都要從早忙到晚。傍晚的慶富茶廠,隔很遠都能聞到茶葉的清香,門口陰涼處攤晾著工人采摘下來的茶葉。據技術師傅說,2-3小時后,便可以進行炒茶的初制工序——殺青了。茶廠內機器轟鳴,七八臺機器不停運轉,制茶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最近的茶葉細嫩、品質好、市場價位高,我們從3月初茶葉開摘以來一直在加班加點,炒制茶葉,攤青、殺青、揉捻、干燥每道工序都不馬虎,力爭賣個好價錢。”茶廠負責人蹲在地上,一邊檢驗著剛收購來的新鮮茶葉一邊說。
近年來,茶產業已成為大道河鎮主要農業產業之一,每畝茶葉每年能為每戶茶農增加收入2000元。該鎮通過“基地+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不斷完善產業鏈條,增強茶農信心,加強技能培訓,茶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目前,全鎮累計管護新老茶園5000余畝,培育10畝以上茶葉種植大戶共40戶,累計帶動貧困戶299戶10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