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義 喻芳
10月8日,趙良英一家五口從狹小的出租屋搬到嵐皋縣民主集鎮安置小區100平方米的新家。
85后的趙良英患有先天性重度脆骨癥,普通的咳嗽都會骨折,大腿骨頭碎片化,常年用夾板固定著。“為了方便我坐輪椅進出,鎮上不但在分房時優先考慮我們這些殘障人士,還同意我家在客廳陽臺上開了個門,對別人來說是小事,但對我來說這是‘幸福之門’,感謝政府為我們著想,有了自己的家,心里就是踏實……”坐在輪椅上的趙良英邊炒菜邊高興地說。
為充分照顧到易地扶貧搬遷對象中肢體殘障人士的上下樓梯問題,嵐皋縣民主鎮建房時堅持“以戶定建、以人定房”,分房時在確保公平、公正、公開的前提下,以人為本,逐村逐戶摸清殘障人士的住房意愿,優先分配到出行方便的低樓層,確保其住的舒心、順心、開心。如今,民主鎮293戶殘障搬遷戶如愿以償地搬到了滿意的安置房,開啟了新的生活,踏上了新的征程。
“只有想群眾所想,不忘為群眾干實事的初心,從群眾利益出發,才能讓群眾真正滿意!除了分房為老弱病殘弱勢群體開通‘綠色通道’外,我鎮對安置點特殊困難群眾超過5戶的,鎮上還專門聘請照料護理人員集中服務和管理其衣食住行,確保小康路上、幸福路上不漏一人、不掉一人。”民主鎮脫貧辦主任張雷說。
李連兵,嵐皋縣四季鎮天坪村易地扶貧搬遷戶,建檔立卡5人,除了家中老房破舊、原居住地窮山惡水、生存環境惡劣外,本人脊椎變形駝背嚴重,妻子陳啟芝肢體殘疾并患有慢性病,弟弟李連培天生聾啞,家里的經濟重擔都壓在了兩個孩子身上,2017年在鎮、村兩級的幫助下搬到了四季集鎮安置小區。“搬遷后,政府給我落實了公益性崗位,負責我們這個小區環境衛生,每月1500元的工資,家里的日常開銷不用孩子們擔心了,媳婦看病也方便了,醫院就在小區門口,進城也方便了,兩塊錢的公交車直通縣城。”李連兵憨厚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自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以來,嵐皋縣在全面做好住房及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始終把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等特困群眾的搬遷入住、后續管理作為搬遷工作人文關懷的重心。該縣根據殘障貧困戶意愿,或就近安排落實房源,或優先選擇合適樓層,從而保證其出行安全、無障礙;對經濟條件差,想搬而自己無能力搬遷的殘障貧困戶,由鎮政府牽頭統一建房、統一設計、統一裝修、置辦必要的生活用品,貧困群眾只需“拎包入住”便可住上滿意的新房;對有一定勞動能力、有發展意愿的殘障貧困戶,通過優先落實公益性崗位、小區門衛、環衛工人、護林員、保潔員等措施,解決其就業問題,消除搬遷后發展的后顧之憂;宣傳營造搬遷群眾鄰里互助、你追我趕、你困我幫的良好氛圍,激發搬遷群眾脫貧內生動力,提升搬遷群眾的幸福獲得感。
據統計,該縣“十三五”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戶9262戶30044人,其中搬遷安置家有殘障貧困群眾1207戶2360人,落實后續幫扶措施657戶17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