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廖霖 惠芬麗) 為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嵐皋縣搶抓實施生態脫貧政策機遇,利用生態護林員專項資金和配套資金相結合,擴大生態護林員政策受益面。截至目前,全縣現有貧困人口護林員1000人,護林補助每年每人6000元。自2016年以來,嵐皋累計投入資金1470萬元,讓1000名貧困村民端上生態保護的“飯碗”,走出了“貧困戶得實惠、生態得保護”的雙贏之路。
該縣以生態扶貧為抓手,積極推行扶貧各項政策,遵循“精準、自愿、公開、公正”的原則,嚴格按照“編制方案-發布公告-個人申請-審核評定-公示公告-聘用備案”的“六步工作法”選聘程序,選拔聘用生態護林員,建立健全信息檔案資料,劃定管護區域、面積和四界,落實管護責任。按照“縣建、鎮聘、站管、村用”的管理機制,實行一年一聘,由鎮政府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簽訂合同,采用半年與年終考核制對護林員進行考核。
目前,1000名生態護林員管護森林面積207.7萬畝,覆蓋全縣12個鎮133個村,縣林業局在加強對生態護林員管理的同時,通過“傳幫帶”,引導護林人員依托山林優勢,大力發展林菌、林芋、林蜂和畜禽等種植養殖產業,不斷拓寬致富增收之路。據統計,1000名生態護林員家庭中,已穩定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的有916戶,占總戶數的91.6%,其中發展林芋林藥為主的林下種植面積達3014畝,林下養蜂2633箱,發展特色經濟林2856畝,養殖各類畜禽8萬(羽、頭、只),涌現出各類產業大戶100余戶。護林員人均收入9267元,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豐收,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特色經濟林、高效農業、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綠色產業逐步成為該縣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力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發揮的作用正在凸顯,家鄉得綠、農民得益的美好愿景正在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