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嵐皋縣立足地域特點,著眼生態保護和脫貧增收,積極探索形成生態護林員“一崗多業,一專多能,長效增收”幫扶機制,通過“四措并舉,一崗多業”幫扶措施,有力增強生態護林員“造血”功能,提升了他們穩定脫貧、自我發展、安心履職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嵐皋縣聘用生態護林員1000人,人均守山護林面積達2070畝,年補助標準6100元,超90%護林員通過從事林下種植、養殖實現穩定脫貧。
規范選聘程序
確保護林員選得準
選聘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擔任生態護林員,是一項面向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實施的專項性政策。為把政策落實好,嵐皋縣林業部門在“選得準”上下足功夫。按照“縣建、鎮聘、站管、村用”原則,摸索建立生態護林員選聘六步工作法,即編制選聘方案、發布選聘公告、申請報名、審核評定、公示公告、聘用備案。
生態護林員選聘六步工作法,進一步細化和規范選聘程序,簡單易行,便于操作,不僅確保了護林員選得準,也確保了選上的滿意,沒選上的服氣,政策實施3年以來,全縣未發生一起因護林員選聘不公而上訪的群眾性問題。
完善管理機制
確保護林員管得好
針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隊伍文化程度、個體素質參差不齊等現象,嵐皋縣林業局不斷完善管理機制,研究探索出信息化監管和傳統監管、考核監管和群眾監管相結合的工作機制,有效促進了生態護林員隊伍建設和管理。
創新管理手段。結合管護工作實際,嵐皋縣開發了嵐皋縣天保工程云平臺,實現了“圖、數、檔”一體化管理,2019年該平臺累計上傳日志1.14萬余條,發現上報病蟲害30起,排查火災隱患16起,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12起。
強化動態管理。嵐皋縣建立了生態護林員日常信息審核流程,于每月末與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信息中心聯系,對外出務工、身體殘疾無法履職等疑似情況進行排查,篩選出不符合條件的護林員信息,逐一進行核實。2019年已累計對全縣標注不能履職的69人、兌現信息與本人不一致的88人、超齡或即將超齡的22人進行核實、整改和更新替換,確保生態護林員零誤差。
嚴格考核考勤。嵐皋縣強化生態護林員考勤考核管理,護林員每月上傳并填寫巡山記錄20天以上,各村每月召開一次會議監督護林員是否在崗履職,每月由鎮村組織對護林員在崗履職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實行動態管理。
強化職能作用
確保護林員用得上
為充分發揮生態護林員作用,切實保障生態安全,嵐皋縣林業局按照“日常工作用得上、關鍵時刻靠得住”的建設思路,堅持目標牽引,傾力打造一支專業化的護林員隊伍,讓護林員成為綠水青山的守護者、生態安全的捍衛者。
崗位培訓打基礎。嵐皋縣扎實開展護林員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采取先培訓后上崗,邊上崗邊培訓的方式,圍繞林業政策法規、野生動植物資源常識等重點內容,縣、鎮、村定期組織開展崗位職責和素質提升培訓,從而實現貧困人口向生態知識宣傳員、技術推廣員、造林護林員轉變。
實踐演練促提升。嵐皋縣以鎮為單位成立了生態護林員護林防火志愿服務大隊,各村成立服務分隊,在遇到突發災害時全員出動,第一時間到達指定位置統一行動,確保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同時,以鎮為單位定期組織開展實戰演習訓練,提高協調配合作戰能力,使生態護林員在應對突發事件時處置應對能力跟得上。
獎懲機制作保障。嵐皋縣制定了生態護林員考核管理辦法,建立巡山管理制度,積極推行聘優汰劣管理,定期對生態護林員進行考核或民主評議,對年終考核不合格或定期兩次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同時,倡導評優樹模舉措,對表現突出的先進典型,給予通報表揚和物質獎勵,激發生態護林員的積極性,確保了生態護林員激情動力跟得上。
統籌幫扶措施
確保護林員穩得住
生態護林員隊伍流動性大,脫貧后返貧的概率隨之增加,為破解這一難題,嵐皋縣建立起“一崗多業,一專多能,長效增收”的系統幫扶機制,全縣護林員逐漸形成了人人懂技術,戶戶有產業的良好發展勢頭。
立足豐富的山林資源,發揮生態護林員的崗位優勢,嵐皋縣制定了全縣生態護林員產業發展脫貧規劃方案,推行生態護林員一崗多業,積極引導護林員發展林下產業;制定生態護林員產業發展獎補辦法,鼓勵護林員通過發展產業、土地流轉、就地務工等多種方式拓展深化生態護林員依托綠色產業脫貧增收的途徑和空間。
據統計,嵐皋縣護林員中,從事林下種植的有441戶、種植面積3014畝,發展特色經濟林的有481戶、發展規模2856畝,從事林下養蜂的有135戶、規模2633箱,從事林下畜牧養殖的有686戶、養殖各類畜禽8.12萬(頭、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