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巴山深處話豐收,魚躍嵐河興鄉村”,一場大巴山深處的漁民豐收秀將于10月12日在嵐皋縣南宮湖漁業碼頭拉開帷幕.新時代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藍圖將徐徐展開,讓我們相約南宮湖,一同期待!在綠水青山之中,品嘗巴山美味,見證魚王誕生,共賞漁業豐收盛景。
本次活動由安康市農業農村局,嵐皋縣人民政府主辦,嵐皋縣農業農村局,嵐皋縣扶貧局、嵐皋縣水利局、嵐皋縣文化和旅游局、嵐皋縣融媒體中心、南宮山鎮人民政府、嵐皋縣嵐翠湖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活動期間,邀請各方來客感受巴山深處青山綠水美景,體驗地方漁民文化傳承和巴山兒女“忠勇剛烈”的品格,享用特色魚宴,見證“魚王”的誕生,并通過現場魚王拍賣,共同祈福來年豐收吉祥,如意平安,年年有魚。
嵐皋縣委、縣政府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以脫貧攻堅為總攬,圍繞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發展魔芋、茶葉、獼猴桃、瓜蔞等特色農業產業,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引領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探索創新“五獎五扶五帶動”產業脫貧長效機制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譜寫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新篇章。2018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4.52億元,比上年增長4.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533元,比上年增長9.7%。
作為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和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為守護好一江清水,嵐皋縣近年來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條件,推動漁業資源利用方式轉變,積極開展漁業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克服重重困難發展生態、高效、綠色、循環漁業,一方面實現了生態修復、還湖于民,另一方面通過培育發展集垂釣、娛樂、餐飲為一體的綜合型休閑漁業產業,切切實實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全縣目前有養魚水域面積約2萬畝,開展養殖水面達1.8萬畝以上,成立了8家養殖專業合作社,4家水產養殖公司,預計年水產品總量可達5500噸,實現產值1.5億元。
漁業豐收節活動舉辦地藺河電站庫區,采取“公司+合作社+移民戶”方式成立7個合作社,合資300萬元組建,其中公司占股40%、庫區移民戶占股60%,帶動藺河庫區移民戶1400余人,其中貧困戶620人,殘疾人80人,漁業產業脫貧戶涉及15個村1375戶,戶均增收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