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杜勝東)“老魏呀,今天我們是來給你做思想工作的,你搬家是好事,但你要辦酒席,這就不對了。村上這個月搬遷的戶就有20余家,但沒有一家辦過酒席,如果他們都像你一樣大辦的話,恐怕你要花不少份子錢喲。”這是四季鎮天坪村紅白理事會成員到貧困戶魏能友家中開展新民風教育宣傳工作的場景。通過工作隊反復做工作,魏能友最終意識到自己辦喬遷宴的不當行為,承諾不辦酒席。
四季鎮民風淳樸、鄉情濃厚,村里鄉鄰關系好,除了婚喪嫁娶,誰家有了蓋房、祝壽、滿月、搬遷、升學等喜事也都要宴請親朋好友。但隨之帶來的人情消費增多、浪費之風抬頭,逐漸成為了一些家庭走出貧困的羈絆。
為減少“人情債”負擔,該鎮各村按照市縣鎮相關要求,結合本村實際,建立了一約四會制度,從“誠孝儉勤和”五個方面規范村風民風。
“在以前,送禮都把我給送怕了,有的時候一家一年要辦好幾次,不送臉上過不去,送少了拿不出手,真是不知道咋辦。現在好了,縣上、鎮上都在提倡新民風建設,村上也制定了村規民約制度,送禮明顯下降了許多。”四季鎮天坪村貧困戶王照軍笑盈盈地說道。
該鎮通過發放倡議書、張貼宣傳畫以及現場勸導等方式,共勸阻大辦喬遷宴8起,升學宴2起、慶生宴1起。全鎮各村擺酒席減少了三分之二,人情份子負擔下降了八成,貧困戶的脫貧干勁也被全面調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