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杜勝苗 陳云 鈞偉
走進嵐皋縣中醫院康復理療中心訓練大廳,中醫推拿室、針灸治療室、康復理療室,運動治療室、語音治療室和作業治療室一應俱全,醫護人員井然有序,正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采取集中訓練、分散指導等方式開展康復訓練,醫患雙方的和睦和諧使人感覺這里不是醫院,而是一場即將上演的全民健身運動盛宴。
“腳朝前邁,不要向邊上繞,胯關節要動起來,微步走不要著急。”康復中心治療醫生正在引導柯希梅做治療。家住城關鎮50歲的居民柯希梅2018年因腦溢血做了開顱手術和氣管手術,不僅行動不便也失去了語言表達功能,一年來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來時坐著輪椅且完全不能自理的她,現在已經能夠獨立行走一里多路,經過一年多的接觸,她早已把醫護人員當做了自己的家人。
56歲的貧困戶喻群是城關鎮堰溪溝人,也是家里的主心骨,丈夫婆婆長期生病在床需要她照顧,但她2018年突發腦溢血造成癱瘓,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她一度感到十分絕望和無助,到縣中醫院康復理療中心后,經過醫護人員的積極鼓勵、精心護理和康復治療,她從最初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到現在經能夠站起來行走,肢體功能逐漸得到恢復。
“從開始發病的時候醫院直接發了病危通知書了,住院的時候坐在輪椅上,站也站不穩,坐輪椅都要背靠著,以為自己要癱了,后來在這里通過治療,身體也慢慢的恢復了,生活也能簡單的自理了。”喻群高興地說,在康復中心的日子,是她一輩子最難忘、最感動的“幸福時光”。醫生們每天都到房間里去看望,指導進行康復訓練,護士們一口一聲“阿姨”親切地叫著,每次見面都樂呵呵的,大家待她如同家人。最讓她感動的還不止這些,鑒于喻群家庭實際困難,出院后康復中心醫護人員定期去她家看望,當起了她的家庭健康顧問,并時常在電話和微信里囑咐她平時身體注意事項。如今,她不僅能很好的照顧自己,還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對于康復中心醫護人員來說,比別的科室早至少半個小時上班已經成為他們的工作常態。對于患者,他們要求自己主動察覺、主動溝通、主動關懷,想在患者需要之前、做在患者呼叫之前,問有答聲、答有笑聲。由于康復患者的家庭訓練也很重要,為了不影響正常的工作,他們每天就利用早來的這30分鐘教患者和家屬保健操,這樣回家也能練習。有的病人上班時間無法來中心治療,這里的醫生護士便為這樣的病人中午加班,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
“ 所有來到我們科的病人也會把我們當知己當家人信賴,很多病人和家屬都說到康復科就是到了一個大家庭。每當看到他們又充滿活力,重現笑容,生活自理,回歸家庭或走向社會的時候是我們最欣慰的時候。”縣中醫院康復科主任盧紅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