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通訊員 方良庭)今年以來,嵐皋縣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把就企業創業作為穩定增收的關鍵之舉,多措并舉,持續發力,推動貧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
一是圍繞區域定位抓產業布局。圍繞中省市對嵐皋的綠色循環發展定位,堅持全域引領旅游、特色引領農業、綠色引領工業“三個引領”,重點抓五大核心景區(南宮山、千層河、神河源、蠟燭山、楊家院子)輻射帶動全域旅游,持續鞏固提升以茶葉、魔芋等為主導,以林下經濟為補充,以獼猴桃、畜牧、中藥材等為特色的農村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富硒食(飲)品加工、毛絨玩具文創產業、呼叫產業、新型材料、清潔能源五大支柱工業,推動縣域綠色產業加快發展。
二是圍繞集約發展抓園區引領。按照“現代農業抓百園、新型工業抓五園”思路,大力實施“百園提升”行動,重點突出園區規模化、效益化和產業化提升,實現所有貧困村現代農業園區全覆蓋。推進十萬平方米新社區工廠建設,加快毛絨玩具文創產業園、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縣級創業創新園、富硒食品加工產業園、輕紡工業園等五大園區發展,為群眾就業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圍繞持續增收抓利益聯結。大力推行“五獎五扶五帶動”產業扶貧模式、“支部+X+貧困戶”模式、巾幗脫貧“4+1”模式、旅游扶貧“五抓五促”等模式,有效地促進了貧困群眾與市場主體的緊密聯系,保障了貧困群眾與企業的共同利益。目前,各類市場主體帶動8202戶25196人實現穩定增收。
四是圍繞穩定脫貧抓就業創業。大力實施“穩定萬人就業”工程,探索建立“五個一”就業舉措(一個鎮建立一個基層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站、一個培訓基地、一個新社區工廠、一個市級就業創業產業園,一個村建立一個公益性管理服務中心),設立培訓基地培養專業技能人才,培育勞務品牌有序推動勞務輸出,發展電子商務、鄉村旅游、家政服務、物流配送等三產服務業,開發更多的公益性崗位,讓3500余人至少掌握一門實用技能,12000余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