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侯啟勝
走進嵐皋縣堰門鎮瑞金村,公路兩側綠油油的洋芋長勢喜人,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瑞金村山大溝深、交通落后,產業“小而散”是其成為深度貧困村的根本原因。該縣婦計中心在幫扶中調查發現,瑞金村海拔高、溫差大,土地適合洋芋生長,氣候適合粉條加工,高山洋芋和粉條質量好、口味好,有較好的市場前景,便立即通過“企業+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讓農民種植洋芋,企業回收加工洋芋粉和粉條,形成了利益共同體,為貧困戶謀劃了脫貧致富的新門路。
2019年,進入脫貧攻堅決戰期,該縣婦計中心幫助瑞金村申報了洋芋產業家庭農場示范園區。同時,特別追加產業獎補資金1萬元,專門用于洋芋種植產業獎補,激發貧困戶的種植熱情。全村種植洋芋超過120畝,使洋芋種植和粉條加工產業成為瑞金農民增收又一新的主導產業。
“去年,瑞金村4組和5組的村民大都加入了園區合作社,園區共收購洋芋30余萬斤,粉條年產量3萬斤,‘雪溪’粉條供不應求。今年,村民看到了洋芋的市場前景,房前屋后都種上了洋芋。年底,我們將擴大粉條加工規模。”該村5組貧困戶、雪溪粉條加工廠經理周啟波指著洋芋地塊高興地說。
據悉,瑞金村在縣婦計中心的幫扶下,基礎服務設施得到大力改善,茶葉種植、黑豬黑雞養殖產業園區不斷壯大,洋芋又成為高山區農民脫貧增收的又一當家產業。該村現已建立洋芋粉條加工作坊3家,年產值25萬元,67戶貧困戶通過種植洋芋實現了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