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通訊員 郭國平 曹婷婷)3月11日,在嵐皋縣南宮山鎮900余畝的山地里,一場熱鬧的春耕生產已經持續了近一個月。正值春暖花開之際,南宮山鎮桂花村、展望村的百姓正忙著翻新土壤、栽種茶葉種苗、引水澆灌,加緊完成安吉白、黃金葉等品質優良的春茶栽種項目。
“目前在南宮山鎮展望村、桂花村流轉土地共有1500余畝,自從去年11月份開始進行土地整理建設工作,冬季已經完成600余畝栽植任務,預計今年4月份全部完成栽植工作。”嵐皋縣硒博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羅發剛對眼前的這片新建茶園信心十足,通過土地流轉和勞務投入這兩種主要幫扶模式,能夠有效幫助農戶實現年底固定分紅,戶均增收6000余元。
今年61歲的周中潤是桂花村當地居民,作為一個世代在土地上勞作的莊稼人,他深切的感受到單一、傳統的耕種模式帶來的各種不便。“原先種地都是肩挑背扛,老百姓很疲憊,再一個經濟效益上種莊稼也很不劃算”。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2018年年底,嵐皋縣硒博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落戶縣城,從去年秋季農耕生產至今,公司已陸續在南宮山鎮桂花村、展望村投入資金400多萬元,優質茶苗200多萬株,并以每年平均12000余人的用工量吸納著園區周邊眾多農戶前來就近務工。“以往出去打工要走好遠的路,老年人都不能出去,現在每天能掙100塊錢呢,把幸福都送到我們家門口來了,也能減輕我們后人的負擔,自己能掙一點是一點。”這是以代芝翠為代表的留守老人對建立在家門口的“社區工廠”的共同感受。
在建園過程中,南宮山鎮立足當地實際,通過采取各種融資途徑,盤活土地資源,把黨員干部群眾組織起來“抱團”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和優質高效農業,為農民提供土地流轉收益、農業崗位就業、年底入股分紅等多種增收渠道。“目前,我們結合南宮山景區正在加快打造蘊含本土農耕文化、觀光休閑特色的這樣一種茶旅融合發展模式”,羅發剛認為把更多的鄉村旅游元素注入到農業產業園區的建設中,發展前景非常可觀。
近年來,為了讓廣大群眾最大限度的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南宮山鎮通過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和全民創業力度,在全鎮范圍內共流轉土地8000余畝,引進建設生態種養園區18個,發展標準化旅游服務主體50余家、建設引導農戶就近務工社區工廠5個。眼下,南宮山鎮正加快著手打造集農業產業、生態旅游觀光于一體的試點示范村2處,帶領當地群眾逐步走上了一條生態綠色、產業振興、互惠互利的富民強村脫貧致富的道路,開啟了當地優勢特色產業和優質高效農業助推鄉村旅游和脫貧攻堅的廣闊空間,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打下更加堅實有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