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廖霖 唐久樹
一幅幅反映文明新風尚的漫畫,一排排漂亮的農家新房相互掩映……這是筆者在嵐皋縣城關鎮聯春村移民新村看到的場景。在村里隨處可見脫貧攻堅結對幫扶隊員走村入戶調查尋訪的忙碌身影,他們正在挨家挨戶查看256戶貧困戶種植、養殖、土地利用和富余勞動力等情況。
2018年7月30日上午聯春村期盼多年的公交車開通了,村民們自發燃放鞭炮進行慶賀,一張張的笑臉,傳遞出了內心無比的喜悅。聯春村平安和諧大家庭微信群,貧困戶冉明東還發出一段順口溜:聯春形勢一片好,魔芋局為民辦事很可靠,天天去把項目找,現在已經通公交……方便了村民出行,愉悅的坐車體驗溢于言表。
“ 2018年3月,縣魔芋產業發展局駐村進村以來,無時無刻不在為村民解決身邊的難事實事,真正把冷暖放到群眾心上,用實際行動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說起魔芋產業發展局的扶貧工作,村民們贊不絕口。
聯春村位于縣城西部8公里處,由原雙灣村、紅旗村、木耳村和聯春村四村合并而成。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505戶2075人,總面積17.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300畝,林地28860畝,2017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2元。全村有勞動力1245人,其中496人外出務工,在本村從事農業及其他行業740余人。2016年4月數據清洗后在冊貧困戶為256戶,727人。
進村入戶是駐村的頭等大事,立即召開村班子和村民代表大會,了解該村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入戶走訪貧困群眾,印發駐村幫扶聯系卡,分析致貧原因,因戶制定脫貧計劃,給他們送去黨的溫暖和相關扶貧政策,鼓勵貧困戶樹立脫貧的信心和動力。
一人駐村,集體幫扶,全局5名干部全部參與幫扶,共結對幫扶貧困戶12戶、49人;劉列平在第二季度共進村入戶幫扶38次,電話聯系135人次;魔芋局撥入產業幫扶資金5萬元;還通過開展“三變”改革,爭取三變改革資金108萬元,其中縣扶貧局100萬元,縣農林科技局8萬元;協調縣人社局、農林科技局到村開展技術培訓2場次,113名貧困對象至少掌握了一門產業生產技術。
日前,筆者走進了聯春村,近距離地感悟和體驗聯春村村民。
“今年,我利用農閑時間在家門口務工30天,收入4000余元”。今年52歲的陳啟友臉上洋溢著喜悅笑容。陳啟友是聯春村的貧困戶,因沒有技術,始終沒有擺脫貧困。
陳啟友對筆者說:“雖然我掙錢不多,但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而且穩定,能在家門口打工,增加了經濟收入,我對脫貧充滿信心,相信以后日子會越過越好!”真正做到讓貧困戶不出村就能掙到錢。每月底看到發到手里的工作,別提多高興了。
嵐皋縣平溪河魔芋園區總經理周益元告訴筆者,“今年8月初,公司已將今年入春以來勞務費20萬元發放到30戶貧困戶手上,人均增收2200余元,30戶貧困戶受益實現經濟增收,今年能夠帶動聯春村30戶90名貧困人員增收致富,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務工,推動魔芋產業發展,才能讓貧困戶群眾通過過產業成長實現持續穩定脫貧。”
在聯春村七組一片樹林里,伴隨著一聲聲高亢而悠長的呼叫聲,一只只放養黑色土雞從雞舍里潮水般奔涌而出,瞬間鋪滿了雞場棚下,將主人查前翠團團圍在中間,黑色土雞追逐覓食,這時,查前翠拿出了準備好的麩皮,倒入樹林中的雞食盆中,一場食物爭奪大戰在這里上演,場面壯觀異常。
據悉,查前翠今年55歲,全家6口人。2016年在縣魔芋產業發展局幫助下 籌資20余萬元,建起了“嵐皋縣城關鎮富達康養殖基地”并成立了“嵐皋縣城關鎮富達康畜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屋后樹林里蓋起了近10間雞舍,養殖黑色土雞2500余只。土雞從小雞開始就完全自由放養,自行覓食山林,為了保證土雞品質,查前翠還特地為其投喂玉米、麩皮等飼料。“養出來的雞體格健壯,肉質鮮嫩,銷路也有保證”,查前翠說。截止到目前,已出售2000余只,毛收入12萬元,下半還可以出售2000余只,還能收入10萬余元,現存欄2000余只小雞幼崽明年春季出售。查前翠給我們算了這一筆帳。
“山上一片綠,林下一片黑,心中一片喜悅啊。”查前翠看著山上的綠色和林下自己養殖的相互追逐的山地雞感嘆著。
養雞能實現“林下”養殖的良性循環。山地雞主要以蟲和草,部分糧食為食,不但節約成本,而且綠色純天然、肉鮮味美、營養豐富。同時,用林地的雞糞種菜種糧,節約了成本,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到處覓食的雞群可以吃掉地面的雜草和樹上的害蟲,為林樹的病蟲害防治立下功勞,生態養走了這樣一條綠色養殖之路。
貧困戶陳啟友魔芋園區務工,,查前翠林下養殖專業合作社,這只是縣魔芋產業發展局加快脫貧步伐的一個縮影。
幫扶5名干部聯戶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雖不偉大卻足夠溫暖,雖不崇高但飽含真誠,每一件都實實在在,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焐熱了貧困戶的心懷,激發了貧困戶的斗志,奏響了脫貧攻堅最強音。局長劉列平心里明白,扶貧工作任重道遠……
今年以來,在脫貧攻堅一線,在政策宣傳前沿,處處活躍著聯系幫扶干部的身影,他們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在一樁樁小事中彰顯聯系幫扶干部的擔當與情懷。
-----深入摸底查實情真扶貧、扶真貧。聯春村是一個貧困大村,由原雙灣、紅旗、木耳和聯春四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9個組,505戶, 2075人,而貧困群眾多達395戶956人,前四年已累計脫貧171戶349人,到2018年末還有224戶,607人沒有脫貧。劉列平到村后,白天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情況,晚上召開群眾會、院落會,在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共計召開各類會議多達17場次,為做好全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繪美村莊,打造靚麗新天地。現在全村505戶全部用上了自來水;全村電網改造4千米,已有460戶抄表到戶,還有45戶正在改造之中;投資220萬元實施了6組、8組水泥路完善工程3.4公里,5組道路硬化工程已經啟動建設;安全住房全部達標,其中自有安全房屋334戶,43戶易地搬遷進入縣城,72戶易地搬遷進入一口印安置點,56戶享受危房改造。涵蓋移動、聯通、電信的通信網絡實現了村域全覆蓋;一河兩岸的生活垃圾實現集中清運;村衛生室達到了國家要求的標準;千方百計讓全村基礎設施建設再提速改善村容村貌 ,穩步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興村富民,輸血與造血并舉, 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全村已建成2個市級農業專業合作社;建成南燭茶葉、艾軍林果、誠興養豬、由志養雞、益元魔芋、仁順烤煙6個產業園區和1個石料加工廠,共計帶動戶貧困戶年人均實現增收3100元;全村有116戶自主組織發展種養產業,年實現產值達到300余萬元。發展產業 ,自力更生摘窮帽 。
-----“三變”改革工作列入省級示范樣板。根據縣鎮的安排部署,聯春村率先行動,扎實工作,因地制宜,客觀實際的制定出了《聯春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及“三變”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和其它相關辦法。全村9個組,641戶,9個集體單位,1845人,其中貧困戶256戶726人參與了“三變”改革工作,共登記林地18656.84畝,耕地5190.75畝,房屋宅基地45250.25㎡;清理集體林地4722.5畝,登記集體堰塘3口;登記村組公路、自來水管網,村集體學校、村活動室和村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價值480余萬元。
2018年6月15日聯春村召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第一屆社員代表大會,會議討論通過了《聯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章程》和相關制度規定,選舉產生了聯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第一屆理事會和監事會,至此,聯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依法宣告成立。全社共有股東1854個,登記資產總額 5911924.1元。按照規定,可以納入量化資產為1111924.1元,設置集體股和個人股,其中村集體股324000元,占29.14%,村民小組集體股9577.23元,約占0.86%,個人股778346.85元,約占70%。由于組織到位,程序到位,措施到位,聯春村“三變”改革得到各級組織的充分肯定,縣扶貧局和農林科技局支持改革資金108萬元,省農業廳已將聯春村列入“三變”改革示范村。
-----推進新民風建設助力脫貧攻堅。以開展“誠、孝、儉、勤、和”為抓手,在紀念第108個國際“三八”婦女節和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七”周年大會上,公開表彰“優秀黨員”5名,表彰脫貧攻堅“優秀結對幫扶干部”10名,表彰“孝老愛親”5名,表彰脫貧致富能手5名;在縣人社局和農林科技局的支持下,組織貧困戶參加產業技術培訓2場次,116人次學到了1--2門脫貧致富本領;6月份建成了聯春村“道德銀行+愛心超市”,7月份全村有117戶實現道德銀行積分2970分,一種“戶戶比榮譽,人人做好事”的新風尚正在聯春村悄然形成;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新民風建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脫貧政策全落實, 精準扶貧全覆蓋。除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和產業獎補扶持外,聯春村在生態脫貧上,完成5名生態護林員續聘、選聘和培訓工作,按月兌現工作350元;在就業扶貧上,完成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496人;在教育扶貧上,十三年免費補助資金全部補助到位,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學生;在健康扶貧上,完成9個組,256戶貧困家庭醫生簽約,免費體檢511人次,發放調整后的醫療政策“明白紙”256份;在兜底扶貧上,確認兜底對象64戶72人,其中,五保戶54戶54人,兌現貧困殘疾人兩項補貼9.2萬元。依據貧困戶、村退出“57”標準,全村2018年能夠穩定實現整村脫貧摘帽目標。變“一對多”扶貧為“一對一”“多對一”扶貧,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縣魔芋產業發展局的快捷應對和精準參與,很快實現了對聯春村貧困戶結對幫扶的全覆蓋。
-----凝心聚力, 開動幫扶“火車頭”。“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培優補強村黨組織班子,聯春村“三委”順利完成換屆后,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落實分工責任制,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在新任村兩委的帶領下,全村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各項工作走在了城關鎮其它村的前列。村黨支部已創建為“紅旗黨支部”,聯春村已被安康市委、市政府表彰為2018年文明村。同時在7月份,還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為全國法制示范村。
一件件惠民實事的開展,象一縷縷春風吹進群眾的心中,也將5名干部與群眾的心緊緊地貼在了一起;出主意、想辦法、跑項目、找資金,聽著駐村工作組為群眾辦的一件件實事好事,看看聯春村今天的變化,筆者無不為他們的工作點贊。脫貧攻堅,絕非朝夕之功。在采訪中,聯春村脫貧攻堅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劉列平多次向筆者表示,雖然聯春村已經圓滿完成了2018年“戶脫貧,村出列”的既定目標任務,但是出列之后的任務更加艱巨。下一步,一是加快水、電、路、訊和安全住房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面完成貧困戶的硬件建設;二是規范“三變”改革營運管理。圍繞“山上產業園、山下花卉園、抬頭見果園、休閑在家園”的思路,按照“三統(統一組織、統一規劃、統一建設)、三分(分戶建卡、分段核算、分類管理)、三結合(三變改革與脫貧攻堅結合、與農村五保供養結合、與生態建設結合)”的運行機制,通過1—3年努力,全村林地全部實現有效管護,所有耕地全部種植木本藥材或特色林果,保證森林覆蓋率達到95%以上;探索農村五保供養新方式;創新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新途徑;為加快脫貧攻堅步伐提供新模式。讓農村五保戶閑置的資產變成財產,讓貧困戶低產的土地實現增收,讓村組集體無字的賬本產生積累,眾志成城地讓聯春村美麗的環境發揮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三是扎實做好脫貧資料的日常管理工作。進一步夯實部門干部結對幫扶的責任,通過把“一對一”幫扶和按月入戶開展工作納入季度績效成績進行考核,保證系統臺賬、貧困戶紀實簿、到戶明白卡與貧困戶家庭的實際情況達到四相符。
“位不在高,為民則名;權不在大,實干則靈。”這是局長劉列平的一句口頭禪。
過去的150多個日日夜夜里,局長劉列平兢兢業業、恪盡職守,舍小家為大家,把“駐村”變為“住村”,與村干部和群眾一起扛起了脫貧攻堅的重任。
扶貧工作道阻且長。未來,嵐皋縣魔芋產業發展局將繼續擔起、落實社會責任,在精準扶貧方面堅定向前,帶領聯春村扶貧點貧困戶家庭每一個人與全國人民一道跨入劃時代的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