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齊卉 陳延安)農歷春節前夕,在嵐皋縣城花里路職業農民扶貧超市,來自全縣各職業農民種養基地的蘿卜、菠菜還有新鮮的豬肉等時令蔬菜、肉類展現在貨架上。1月15日,記者觀察到,雖然這些菜價錢略高于外來菜,然而買的人卻絡繹不絕。
“這些都是本地菜,職業農民種的,雖說貴一些,但好吃健康,過了中午12點,基本就賣光了。”今年69歲的居民顧庭美一邊挑選著菜,一邊對記者說。
過去農民種地是為了生存、吃飯,而如今務農已經成為一種現代職業。在嵐皋縣,一批批職業農民活躍在鄉村田間,成為發展農業新產業新業態的先行者、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3年前,19歲的曹鴻賢從蘇州回來,一心想在家鄉干點事。思來想去,他考察了幾個產業,最終選擇了養殖蜜蜂。曹鴻賢先養殖了50桶蜜蜂,隨后,發展到現在的150桶。如今,年僅21歲的他已經是縣新型職業農民協會會員、嵐皋縣鴻源蜂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了。
“沒技術就去別人那兒學,學不到就買書看,書上沒有就在網上查,網上沒有就自己琢磨。”曹鴻賢說,他成立了蜂業公司,專門從事養蜂。他還動員貧困戶養蜂,自己訂單收購。兩年時間,公司發展農戶養蜂300桶。“養蜂是一項生態產業,投資小,產品保質期長,運輸方便,市場供不應求。”曹鴻賢表示。
1月15日,記者來到堰門鎮瑞金村璞朝晷“家”。這里是海拔700多米的一個小山頭。
今年44歲的農民璞朝晷告訴記者,在這里發展養殖有兩個好處:一是通風透氣;二是居住安靜自然。
然而,一開始,他的生活又太過“自然”。當時,還沒建房,只給豬搭建了一個窩棚,他自己沒地方住,就在棚頂下橫木上鋪幾塊木板睡了幾晚。后來,他在旁邊不遠處搭建起一個臨時居所,頂上蓋起草木,周圍以籬笆為墻。
璞朝晷夫婦吃苦耐勞的事跡打動了很多人。政府特地為他修通了一條長500米的公路,并給予其獎勵補助,用于建設生產用房和標準化沼氣池。
現在,璞朝晷夫婦帶動了31戶貧困戶通過種豬草、養豬和務工增收致富。
在位于民主鎮銀盤村的嵐皋縣巴農情緣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義軍亦是縣新型職業農民協會會員。他告訴記者,公司以釀制獼猴桃、板栗等果酒為主,農戶富裕的糧果他都收購。
陳義軍還在廠區周圍種植了近百畝火棘果,“春季看花,冬季觀果。每年秋冬季節豐收的時候,紅紅的一片,不僅是我們的原料,更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嵐皋縣農林科技局局長周春棟介紹,嵐皋縣新型職業農民協會成立于2018年7月,現有會員118人。2018年7月11日,縣上還成立了全省首個職業農民扶貧超市,一頭擔起了農戶增收致富的希望,一頭擔起了城市對生態食品的需求。
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嵐皋縣新型職業農民已儼然成為一朵朵開放在鄉村田野的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