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扶貧資金管控和扶貧項目建設監督,管好貧困群眾的扶貧資金這個“救命錢”,切實解決在項目扶貧工作中履責不到位、信息不透明、監管有缺失等問題,嵐皋縣積極推行在縣級部門、相關鎮、村三級建立項目建設臺賬、資金使用專賬為核心的“三級兩賬”管理責任落實體系,助推脫貧攻堅工作落到實處。
實行三級統籌履好責,真正使縣、鄉、村黨組織和政府擔負起“精準脫貧”的領導責任。嵐皋縣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要發揮好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扶貧政策安排、扶貧規劃制定、扶貧工程實施上的統籌協調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指示精神,圍繞理順扶貧工作體制機制,著力解決扶貧工作存在的項目選項、可行性論證等基礎工作不夠扎實,工程項目設計方案不夠準確,預算編制取費標準不合理,資金來源渠道多、管理部門多、資金較分散,與其他部門管理的專項資金建設內容相互交叉造成扶貧效益低下等問題,積極發揮縣、鎮、村三級黨組織和政府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統領作用,按照分行業、分鎮、分村的分級管理模式,分別建立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牽頭抓,財政、扶貧干部具體管的“三級兩賬”管理責任落實體系,使一些“跑”的“關系項目”“人情項目”、搞平衡照顧、忽視項目前期準備、脫離實際、存在盲目性的項目,以及重復申報、多頭管理、責任不清、投資效果不佳等問題得到有效整治。
推行統分建賬講公開,切實解決扶貧工作“不科學”的問題。經過對項目資金管理職責的歸類梳理,嵐皋縣積極探索形成了在扶貧資金使用上,縣建總賬、分批下達、組織實施、定期報告、按時反饋、實時更新、全面公開這樣環環相扣的“七步工作法”,走出了一條“鏈式”管理工作模式,實現了項目統一規劃、統一論證、統一實施、統一管理、統一驗收、統一決算的目標,有效避免了項目轉移、資金截留等問題的發生。同時,根據資金流動情況,對12個鎮和5個縣級部門開設了“扶貧(涉農)資金專戶”,全面實施扶貧項目資金國庫集中統一支付,村級扶貧項目資金、互助資金等全部由鎮財政審計所代管,到戶扶貧資金實行“一折通”兌付,實現了扶貧項目資金情況清、底子明。“像繡花一樣”分層建立扶貧項目臺賬和資金使用專賬為核心的“三級兩賬”方式,將縣域扶貧涉農資金整合成為“一套帳”,不僅進一步規范了扶貧項目資金管理,更重要的是解決了“扶貧項目規劃不科學不合理,資金閑置浪費”的問題,達到了“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扶持,確保扶貧資源真正用在扶貧對象身上、真正用在貧困地區”的目標。
采用多措并舉抓監督,全面把扶貧項目、資金使用納入“陽光下管理”。“三級兩賬”最主要的特點是把“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更容不得動手腳、玩貓膩!”的精神落實在了工作之中。一是推行項目、資金統一核算制管理。對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堅持專人、專戶、專賬,統一會計科目、統一核算辦法、統一支出手續、統一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擅自改變計劃的支出不予報賬、未按計劃方案和合同的支出不予報賬,施工存在質量問題的項目不予報賬、票據不規范的支出不予報賬、項目不真實和未驗收結算的支出不予報賬為核心的“三專四統一五不”制度。二是積極推動扶貧項目、資金網絡化監管。投資24萬元開發出“嵐皋縣脫貧攻堅項目‘三級兩賬’項目資金監管系統”,根據特點,對部門、鎮、村扶貧資金的來源、流向、審批、使用、報賬,以及鎮、村和到項目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監控。運用“互聯網+”方式,對“一路一橋一圖一檔”實行“在線管理、網上監督、網上點評、網上通報”的項目管理。三是不斷強化社會化監督。對項目資金來源、項目計劃、安排標準、實施內容、投入概算、建設主體,以及鎮、村對扶貧產業、補貼類資金的計劃、規模、來源、受益對象、扶持名單及補助金額等實行分級分類公示公告。四是推行項目、資金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制度。對“三變”資金、互助資金、財政專項資金,采取查資金、查使用、查憑證、查資料的方式進行定期檢查,嚴防擠占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扶貧資金的現象發生。對竣工項目采用聯合工作組進行全方位驗收和全面績效評價,對出現問題進行責任追究,從而全面夯實了工作責任。
目前,“三級兩賬”脫貧攻堅模式已經在全面推廣,并受到安康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