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搖鳳殿,茶園變荒山,沒呀人煙;如今的搖鳳殿,處處是茶山,美呀人間。”日前,嵐皋縣中泰茶葉園區負責人萬華剛,站在茶園唱起自己最愛的“仿詞”歌。
搖鳳殿地處嵐皋縣大道河鎮淳風村、白果坪村和茶農村的交界處。早在20世紀70年代,當地村民克服困難,用鋤頭、彎刀、鋼釬等砍荒墾地,砌石成坎,點籽為種,生得一梁梁、一坡坡好茶園。
據當地老人們講,他們小時候經常上山采茶,茶園一望無際。后來,由于種茶沒有外出打工掙錢來得那么直接,加上這里不通公路,人們便逐漸搬下了山,茶園隨之荒蕪。近年來,隨著茶葉市場的繁榮,當地群眾重新開發了老茶園。
2014年,中泰公司的到來,讓這些被“雪藏”了許久的茶園“重見天日”。砍灌、墾荒、鋸剪、松土、施肥、除草、防蟲,讓一棵棵茶樹像孩童般活泛了起來。
嵐皋縣農林科技局的技術人員,從茶園的墾荒復地到機械修剪,從茶廠的選址到茶葉加工,從品牌的打造到茶文化跟進,為中泰公司進行了全程指導。萬華剛介紹,園區目前新建茶葉基地1300畝,改造老茶園1000畝,修建園區生產道路6公里、觀光步道4公里,建成清潔化名優茶生產線2條,年加工能力可達50噸。僅2017年,園區通過勞務用工、訂單收購等方式帶動125戶群眾增收。
由于海拔較高,搖鳳殿的茶要比低山沿漢江邊的茶采摘得晚一些,清明后才可大量采摘。采茶期公司每天租賃好幾輛車,接送前來采茶務工的人們。他們大多是周邊村莊的留守婦女和老人,公司給予每人每天100元的工資和5元的生活補助費。
萬華剛說,他要把搖鳳殿的老茶園全部改造出來,預計有3000畝,并著力打造“老茶樹茶”品牌,到時能帶動300余戶1000余名群眾走上增收路。
搖鳳殿,正在成為嵐皋的“南泥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