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德芳 祝振弟)嵐皋縣大道河鎮茶農村是一個典型的深度貧困村,全村364 戶 126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73戶896人,在冊貧困戶166戶522人。該村自然條件惡劣,全村基本沒有25度以下的坡地,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滯后。如何拔掉窮根,讓老百姓擺脫貧困,實現共同富裕?唯有發展產業才是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
茶葉,是茶農村的一項傳統產業,家家戶戶都有茶園,近年來因村里勞力大量外出,老茶園因管護不力而荒廢,茶葉品質、產量急劇下降,農戶增收不理想。為扭轉這一局面,幫扶單位嵐皋縣統計局深謀遠慮,多次深入村組農戶開展調研,與鎮村干部座談交流,做出了大力扶持茶農村產業發展的決定,及時制定出臺產業發展獎勵辦法,為農戶購買茶樹專用肥,聘請縣茶葉站技術人員到村開展培訓,協調產業扶貧貸款,要求村兩委與農戶簽訂產業發展協議,建立產業發展風險基金,與中泰農業有限公司簽訂銷售訂單,鼓勵農戶大力發展產業,實現穩定增收。
家住茶農村三組的貧困戶舒仕忠,家中七口人,以前家里的收入來源主要靠他和媳婦外出務工,工作非常辛苦,收入也不穩定。一年除去各種花費,能寄到家里的也所剩無幾,并且和家人一年也見不到幾面,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舒仕忠聽說近兩年村里大力發展產業,并且還有獎勵,于是他決定留在家里,不出去了。他用政府貼息的5萬元產業貸款發展了12畝茶園,養豬7頭,養雞20余只,實現產業收入1萬余元,同時縣統計局還給予了產業獎補資金2400余元。他也越干越有信心,準備把在外務工的媳婦叫回來一起發展產業。
像舒仕忠這種勤奮踏實,決心以發展產業摘掉貧困戶帽子的事例在茶農村比比皆是。茶農村二組的女強人杜明芳,丈夫長期在外務工,兒媳精神有問題,她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硬是把8畝荒山變成茶園,自己還養了3頭肥豬,30多只蛋雞,這些收入加起來有7000多元了。
近年來,茶農村通過幫扶部門包抓、村黨支部正確引領、產業獎補政策激勵、技術人員上門服務、經營主體帶動,有效激發了群眾發展產業的內生動力,該村現已發展茶園1000余畝,其中新建茶園300余畝,改造管護700多畝,新增養殖業大戶30余戶,基本形成了家家有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