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昊 張鵬)12月13日,天微亮,嵐皋縣南宮山鎮桂花村一派靜謐。貧困戶張明幼起個大早,寒風里,他滿臉笑容地揮舞薅鋤平整院壩,“房子亮堂了,心里也敞亮,好日子來了。”
張明幼家住桂花村9組,三間老房子年代久了,每逢下雨他家就忙的不可開交,盆盆罐罐總嫌少,跑進跑出接漏、倒水……現在,張明幼再也不用操心漏雨了。房屋改造一新,墻、地面,安全美觀,用他自己的話說,現在房子整好了,做啥都喜氣。
老張在嵐皋只是精準扶貧危房改造戶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嵐皋縣把貧困戶安全住房問題作為脫貧攻堅的頭等大事,累計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將危房改造與舒適宜居、特色風貌、農村環境整體提升、促進貧困戶就業增收等相結合,全縣累計完成農村1600余戶人居環境綜合改造。
今年以來,嵐皋縣結合農村危房改造,以點帶面,推進村內道路、綠化、安全供水、垃圾污水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整村人居環境。堰門鎮李元坤以前是泥水匠,施工中大多是憑經驗,談不上什么標準,經工匠培訓后,學得了一套規范的施工標準,施工技能大幅提升。他招募了6名培訓后的工友,組成施工隊,為本村和鄰近各村提供施工服務,今年他的施工隊累計改造70余戶,對于工程質量,他深有感觸:“現在政策好,實施危房改造,錢在戶上,質量盯得緊,群眾不滿意,我們就拿不到錢,所以工程質量很過硬。”全縣2017年1386戶危房改造任務全部竣工,目前竣工驗收490戶,均符合改造標準。
在確保工程質量、居住安全的基礎上,嵐皋將民居改造工作與“全域旅游”相結合,助力脫貧攻堅。
四季鎮天坪村楊家院子,依托本土農家菜在市內外享譽盛名。四季鎮瞄準這一潛力,積極支持村民創辦農家樂、農家賓館、民宿,結合民居風貌改造,恢復傳統陜南老作坊,打造巴山風格四合院,發掘和包裝傳統民間技藝,興建“楊家老院子”標志性院落,布置巴山民俗文化展廳,配套建設文化娛樂廣場,讓游客來了有看頭,為鄉村旅游營造了濃郁的傳統特色村居氛圍。
截至目前,四季鎮楊家院子辦起農家賓館8家,農家樂20余家,每逢周末節假日,游客絡繹不絕。
如今,隨著貧困戶危房改造的加快和村居環境的不斷改善,鄉村體驗游受到各地游客青睞,南宮山、千層河、神河源等景區周邊村落,依托有利資源優勢,大力開發鄉村特色游,當地的蔬菜、水果、農家土特產銷路一路走高。2017年,全縣依托景區景點從事勞務或經營的有480余人,在農家樂、農家賓館務工的達780余人,從事特色種養殖及產品粗加工的達1800人以上,在近百家旅游商品加工作坊及規模企業就業的有240余人,極大地拓寬了就業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