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嵐皋縣藺河鎮蔣家關村卞國秀,斜坐在輪椅上,看著院前幾株郁郁蔥蔥的魔芋,和老伴兒開心地聊著:“殘聯干部上門,在院壩里就把殘疾證等級加級辦了,真貼心。”
貧困殘疾人脫貧致富,一直是脫貧攻堅中的老大難。位于巴山深處的嵐皋縣,全縣持證殘疾人9353人,其中貧困殘疾人5844人。2016年以來,面對他們行動不便、收入甚微、信心缺乏現狀,嵐皋縣開展“同奔小康?不讓一個殘疾人掉隊”行動,通過扶持就業創業、發展特色產業、實施康復治療,由“輸血”變“造血”,促使他們逐漸過上好日子。
自強:工廠里的身影
“這四把賣不成,西安客人預訂了。”8月17日,嵐皋縣“社區工廠”婦女創業孵化基地強發藤椅加工廠里,老板李國芝歉意地對一名客戶說。蹣跚的身影,卻分外堅強有力。
店名如其人。今年60余歲的李國芝,住在嵐皋縣城關鎮東坡社區,是一名肢體殘疾人,走路十分不便。多年來,他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學起藤編手藝,經常編一些沙發、搖椅、家具,在市場上出售,成為遠近聞名的“巧手”。
如何才能從一家“作坊”變成“企業”?李國芝做夢都在想,卻苦于資金短缺無從下手。2016年,在嵐皋縣殘聯的幫扶下,李國芝成立加工廠,首批招收7名殘疾學徒,開始規模化生產。“殘聯今年給了兩萬多幫扶資金,舉辦了培訓。我徒弟李道鵬學成,還在聯春村開了一家分廠。”李國芝說。
如何讓貧困殘疾人自強?嵐皋縣把就業創業放在首位。由嵐皋縣殘聯牽頭,與人社、婦聯、教育、衛計、民政五個部門建立定期會商機制,為貧困殘疾人創業培訓、證照辦理、創業貸款、資金扶持、法律援助提供“一條龍”服務。并出臺10余條優惠政策、給予創業補貼和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定期開展技能培訓,提高就業創業能力。
“現在操作間、展示廳、洽談室一應俱全,既寬敞又明亮。”李國芝介紹,在嵐皋縣殘聯的幫扶下,他入駐“社區工廠”婦女創業孵化基地,不僅免費使用三間門面房,還得到創業貸款扶持,僅這兩項一年就節省五六萬。而且產品銷路很好,幾乎都是訂單式生產。
目前,嵐皋縣農商銀行、人壽保險、榮興制衣等20余家國企和民企,提供殘疾人就業崗位100余個。全縣貧困殘疾人僅2017年上半年新增就業18人,扶持創業對象12人,新增殘疾人創業實體4家,打造殘疾人就業基地2家。
自立:田地上的腳步
“合作社好哇,不然我養不起豬”。8月18日,嵐皋縣石門鎮月星村鄭光席說。鄭光席是一名殘疾貧困婦女,依靠安康市振鴻農林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領養4頭母豬,再加上分紅收入,走上了養豬脫貧之路。
如何入股?如何分紅?合作社理事長鄭玉和沒少動腦筋。規定每股1300元,鎮上補1000元、自己掏300元,入進來后合作社每年給社員分一頭豬,連續分三年。“我入了2股,鎮上補了2000元,去年收益3萬多。”嘗到甜頭的鄭光席掩飾不住高興,咧開嘴角笑著說。
鄭玉和說:“殘疾貧困戶勁頭大著咧,田地上的腳步越來越多了。縣上今年將石門鎮建成殘疾人脫貧攻堅示范鎮,在月星村建設振鴻殘疾人扶貧基地,安排8萬元資金,幫助殘疾人入股合作社,已有80戶殘疾人在我這領走了第一年的豬仔。我們技術人員最近上門查看,長勢都好。”
嵐皋縣是一個農業大縣,90%的貧困殘疾戶居住在農村,2017年統計有236戶發展產業。為此,嵐皋縣突出特色產業扶持,以“合作社+殘疾戶”和“基地+殘疾戶”形式,組建各類種養合作社,打造扶貧產業示范基地,籌措互助資金,增強貧困戶自立能力。同時,爭取50萬元資金獎補產業,對產業基地給予15萬元到5萬元不等扶持,激發種養信心。
與振鴻農林牧業合作社一梁之隔的大自然農民專業合作社,以賒借菌袋的方式,將香菇菌袋賒借給村內的殘疾人貧困戶種植,免費提供技術指導,保底價格回收,帶動 40戶殘疾人貧困家庭順利脫貧。“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一家基本生活夠了。”公司負責人單正懷說。
目前,嵐皋縣先后建成合作社160余個,發展殘疾人產業基地5個,帶動236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從事魔芋、茶葉、養雞,破解了殘疾戶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等問題。
自信:康復室的笑聲
“你看我這腿,開始勾住杠鈴都困難,現在慢慢能使力用勁了。”不久前,嵐皋縣殘疾人康復中心,正在接受康復訓練治療的患者陳玉奇,滿臉笑容地介紹。
嵐皋縣殘疾人康復中心,是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由嵐皋縣殘聯負責,交嵐皋縣中醫院具體實施。康復中心集納了200余萬元的醫院原有醫療康復和近年來下撥康復設備,殘疾人康復費用納入合作醫療、居民醫保報銷以及大病救助,從2015年8月正式運行以來已康復治療300余人次。
“要實現殘疾人脫貧致富,必須要把他們身體康復放在第一位。讓殘疾群眾少跑路、少花錢、少受疼,就在縣內享受到優質康復資源,幫助他們身體逐漸好轉,能夠實現生活自理,這也是我們助力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措施。”嵐皋縣殘聯理事長崔剛說。
為解決貧困殘疾人生活困難,嵐皋縣在住房上優先安排重度殘疾家庭入住“交鑰匙”工程,健康上由財政全額代繳農合費且在鎮衛生院費用全報銷,教育上全面落實殘疾學生資助政策,全縣每年發放460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當前發放殘疾人基本輔具800件,實施白內障手術24例,救助貧困殘疾兒童8名,協調精神病人治病33例,全力啃下了殘疾家庭脫貧“硬骨頭”。
扶貧還得扶志。近年來,嵐皋縣突出新民風教育,培育20余位殘疾人脫貧典型,激發殘疾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有效遏制了“等靠要”惰性思想,營造出自信脫貧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