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 通訊員 蘇鵬 劉少波 廖垚)近年來,嵐皋縣滔河鎮依托山林資源優勢,組織引導群眾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從賣野生中藥材到自發種植,再到如今規模化發展,逐步形成“支部+企業+基地+農戶”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林下中藥材正成為當地“錢”景廣闊的當家產業。
近期,在滔河鎮雙向村四組,每天都有十幾個村民,在陳廣志的中藥材地里鋤草、開展田間管理,他們都是陳廣志就近找來的農民產業工人。
今年50出頭的陳廣志,十幾歲就走村串戶做中藥材收購生意,這些年,眼瞅著藥材價錢越來越好,山里的東西卻越采越少,陳廣志開始轉變思路,流轉村里的閑置林地開始種植中藥材。今年,陳廣志的近百畝中藥材除開留種,要賣十五六萬元,純收入超過十萬元。與此同時,他還把種植規模發展到了500多畝。和陳廣志一樣,雙向村村民如今大多選擇把山里的藥材采回來自己種植。雙向村村民田榮松告訴筆者,他家這兩年采了6百多斤重樓,每市斤120元以上,看到野生重樓越來越少,他舍不得賣,就把這些藥材作為種子種在了附近的三畝多林地。按照田榮松的想法,他打算把重樓發展到十畝;但是每發展一畝僅種子就要好幾萬元,這對于他來說壓力比較大。雙向村林地資源豐富,但是要大面積種藥材,缺資金是大伙兒面臨的共同問題。鎮上了解到這一情況,主動出擊引資企業,協調種植技術服務,并由村支部牽頭流轉林地、組織勞力,一方面依托企業龍頭規模化種植,另一方面,也讓閑置林地派上了用場,農民也能就近打工掙錢。
秦茂農林發展公司李田華說:“因為剛開始對藥材市場的了解, 黃連在藥材市場有一定的需求, 再一個就是當地的自然條件比較適合黃連種植,所以才到這里發展黃連種植。”企業在實現規模效益的同時,當地農民不僅拿到了閑置林地的流轉費,還能長期在基地打工掙錢。
滔河鎮武裝部長雙向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董鵬介紹:近兩年雙向村引導群眾自主發展, 引進企業帶動發展共種植中藥材兩千畝 ,實現人均增收1100元的計劃,預計2018年年底全村共發展中藥材5000畝,力爭實現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
據了解,按照雙向村這種“支部+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到今年年底,全鎮中藥材種植將達到25000畝,總產值3000萬元,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林下中藥材正成為當地促農脫貧增收的當家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