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 (記者 李璞 通訊員 楊富琨)一個月前,嵐皋縣城關鎮東坡社區凌小艷夫婦還在鬧別扭,不為別的,就為選個創業好項目。作為返鄉女大學生,凌小艷不僅要照顧8歲的女兒,還要想著如何在事業上創出一片天地。“項目選不好,創業就白搞。”凌小艷說。
“沒想到,一個多月公司就開業了。”2月13日(正月十七),坐落于嵐皋縣陳家溝“社區工廠”婦女創業孵化基地內的陜西金淩勞務有限公司,在一陣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正式運營。已是公司總經理的凌小艷,笑容滿面地坐在寬闊整潔的辦公室里接待來賓,氣定從容和以前判若兩人。
“有娘家人,真好!”公司開業當天,凌小艷由衷的說道。她的“娘家人”,正是嵐皋縣婦聯。去年臘月,想創業的凌小艷,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走進嵐皋縣婦聯大門。“我想創業,想開一家勞務公司,把山城‘棒棒軍’變成‘正規軍’。”凌小艷怯怯地說了想法,生怕吃到“閉門羹”。
2015年,在蘇州一家公司上班的凌小艷,考慮到照顧小孩毅然辭職回鄉。在家里呆了一兩年,凌小艷發現,嵐皋縣城小河口廣場旁邊,每天都有二三十個“勞力”等候攬活,有時為了爭“活路”甚至大打出手。雇主們也不方便,找他們時總要騎個摩托車跑到他們旁邊。“要是有個公司,把他們組織起來就好了。”很多時候,凌小艷默默地籌劃著。
“想創業是好事,只要你條件符合,只要你能吃苦,我們盡力扶持你。”聽了凌小艷的思路,嵐皋縣婦聯主席謝賢梅很是鼓勵。“一是提供使用三年的三間辦公用房,二是協助申請小額擔保貸款,三是幫助開展技能培訓,四是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幾天后,凌小艷得到嵐皋縣婦聯幫扶承諾。
還沒創業就收到“大禮包”,讓凌小艷對嵐皋縣婦聯刮目相看。作為一個群團部門,底氣何在?謝賢梅介紹,為幫助搬進城鎮社區的婦女就近就業和穩定脫貧,去年年底她們主導打造陳家溝“社區工廠”婦女創業孵化基地,協調近4000平方米的門面房作為創業場地,吸納有意愿女性創業者入駐,向她們提供資金扶持、政策咨詢、輔導培訓等服務。
擼起袖子加油干,這是凌小艷過去一個月的真實寫照。在嵐皋縣婦聯的支持下,注冊公司、裝修辦公室、制定規章制度、招收工人,凌小艷每天都忙的不可開交。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推進,公司如期開業,除了從事普通勞務服務外,還提供建筑、裝飾、土方施工等多項業務。
從“小凌”到“凌總”,凌小艷實現了人生第一次轉變。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建設的嵐皋縣陳家溝“社區工廠”婦女創業孵化基地,已吸納15名女大學生、返鄉女能人家門口創業,涉及電商、制衣、手工制作等行業,成了女性創業就業的福地,預計可帶動800余名女性創業就業,實現貧困婦女人均年增收2萬余元。
“我能自主創業,多虧了‘社區工廠’。”凌小艷算了一筆賬:不算稅收減免、培訓補貼、創業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等各項創業扶持政策,以及免費的法律服務、信息咨詢、創業指導,僅三年公司租房費就至少省了6萬元。
車間建在社區,崗位設在門口。如今,走進嵐皋縣“社區工廠”,長達1000余米的街道右側,依次懸掛著15家公司招牌。“讓婦女創業有看頭、有干頭、有奔頭,為美麗新嵐皋建設獻智獻力。”展望藍圖,謝賢梅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