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富琨)“村上成立的山林循環經濟合作社,與金嵐木業公司簽訂了泡桐林流轉協議,我們還能入股分紅。”11月29日,嵐皋縣南宮山鎮展望村唐光成,指著屋后一片泡桐林說道。
近年來,嵐皋縣結合境內山高林密實際,有針對性的引導群眾做好“山林”文章,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森林景觀,變山林資源為脫貧攻堅的“聚寶盆”,實現林下經濟從業人數3萬余人,對全縣經濟總量貢獻份額超過40%,加快了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
為規模發展林下種植,嵐皋縣實施“五園”建設,大力發展速生林、核桃、生漆、茶葉、苗木花卉五大園區。民主鎮萬畝泡桐速生林、孟石嶺鎮萬畝核桃、溢河鎮萬畝生漆等12個示范園迅速崛起,金嵐木業、龍安茶園、明富魔芋等10余個山林企業成為林下經濟的強力“支點”,帶動全縣培育產業大戶1640戶,發展農林場主115個。
“羊兒山間跑,蜜蜂林間飛,土雞樹下鳴”。在嵐皋縣豐富的山林資源中,呈現出一幅幅林下養殖的和諧景觀圖。林下養殖上,嵐皋縣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布局中高山養羊養蜂、中低山養雞養魚,發展林下養殖10萬畝,培育1萬羽以上養雞大場10個,100畝以上養蜂大戶100戶,500只以上養羊大場20個,佐龍鎮生態養雞、滔河鎮三溪蜂業、堰門鎮升高畜牧等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林下種養業,拓寬了貧困農戶增收致富路。為做強做優林下種養,嵐皋縣定期開展各種技術培訓,聯系科研院所培養技術骨干,捆綁支農項目扶持,建立以獎代補考核機制,引導林下種養持續快速發展。并借助西洽會等經貿平臺,引進規模公司,打造龍頭企業,成立專業合作社,培育家庭農場主,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形成了“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林下種養體系。
打造森林景觀發展生態旅游,是嵐皋林下經濟的最大亮點。先后建成國家4A級景區南宮山等五大景區,建設了巴山珍稀植物園、橫溪古鎮、四季狩獵場等230余處林下景點,開發了神河源七夕帳篷節、南宮山打谷節、巴文化遺跡觀光等30余種林下旅游項目,為游客帶來別樣的森林旅游體驗。
山里“掘金”林中“生財”。目前,嵐皋縣山林經濟迅猛發展,初步建成了林木產品加工、林下種養、特色林果、富硒茶飲、森林旅游等五大支柱產業,實現綜合產值 10.7億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