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曉兵 楊富琨)“商品芋收了4萬多斤,大概能賣8萬塊,比務工強多了。”11月16日,嵐皋縣佐龍鎮長春村吳術成,指著家里一堆堆魔芋笑呵呵地說。2016年,嵐皋縣把魔芋作為脫貧主導產業,全縣種植魔芋9萬畝,預計實現產值3.15億元,群眾增收大道日漸寬闊。
在魔芋種植上,嵐皋縣按照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思路,精細化管理每個環節助推魔芋產業提質增效。按照“良種繁育建體系、林下魔芋擴規模、大田種植提標準”思路,由縣級財政每年拿出100萬元重獎魔芋加工企業、合作組織和職能部門,12個鎮相繼出臺獎勵扶持辦法用于魔芋種植,推動基地規;l展。采取招商引資和大戶牽頭方式,培育了銀盤、草埡、竹園3個市級魔芋園區和花壩、梨樹、隆興、界梁、明星、同心6個縣級魔芋園區。加大龍頭企業引領,以明富和燭山兩大企業為載體,從政策扶持、項目資金、技術服務、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等方面扶持,開發魔芋食品6大類20余個產品,實現了線下和線上同步銷售。
為打造富硒魔芋品牌,嵐皋縣認真做好品牌提效行動,自主編制并實施的魔芋生產六項系列標準被陜西省質監局首家頒布,開展了富硒魔芋標準制定、管理、認證,著力打造生態富硒魔芋品牌。大力推進科技強業行動,縣外依托安康市農科所、農技中心,安康學院,開展魔芋品種研究項目,在民主鎮柏枝椏建成魔芋種質資源圃、魔芋實生種子生產基地和林下商品魔芋種芋示范基地;縣內依托農業服務機構,推行“林下種子大田種、大田種子還林下”生產技術,組建“百人團”,落實技術人員包抓責任制。并組織縣內魔芋企業參加農高會等各類推介,提升嵐皋魔芋影響力。
如今,全縣建設魔芋園區16個,發展魔芋龍頭企業3家,從事魔芋研發生產企業5家,1540戶貧困戶4000余貧困人口從魔芋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芋農人均增收2000余元,“巴山畫廊 硒有嵐皋”地方品牌越來越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