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孫朝潤,男,漢族,1941年9月生,中共黨員,嵐皋中醫醫院中醫專家,第二屆“安康好人”,嵐皋縣道德模范。
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周琳 劉少波 廖垚)當黎明從沉睡中醒來,城市又開始了新的一天的行色匆匆,醫院也開始了新的一天的忙碌。
上午7:40,年逾七旬的孫朝潤來到了嵐皋縣中醫院的專家門診,“孫醫生,您來了,我想請您幫我把個脈,這幾天老感覺頭暈、心慌……”,慕名而來的患者早早的等候在了診室門外。從他接診第一個病人開始,送走早上最后一位病人時,也已經是下午1:30分了,繁忙的六個小時,他一直沒有離開過崗位,沒顧上喝一口水,上一次廁所。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2001年孫朝潤大夫從安康市中醫院黨委書記退休后,回到了家鄉--嵐皋縣。本以為能賦閑在家,享受含飴弄孫,弄花養鳥的晚年生活,然而,自他回家鄉后,就不斷地有病人來找他看病。面對陸續不斷前來找他問診的病人,他索性在家開始免費為病人把脈義診,并給自己定下規矩:來者不拒,分文不取。可來找他看病的實在太多了,家里的客廳常常人滿為患,有些病人的病情還需要做其他的檢查才能夠確診。這樣一來,有些病人到醫院做個檢查,拿到檢查結果,再轉回來請他診脈、開中藥方劑,一來一去就得耗費大半天的時間。在家坐診了幾天后,縣中醫院的領導主動上門來請他回院坐診,兒女們知道后都勸他:“以前上班時工作忙碌,現在退休了也該好好休息,享享清福了,這又何必呢?”。可是他說:“病人來找我看病,是相信我、相信中醫,能為他們解除痛苦,自己跑點路辛苦點,也是值得的。”就這樣孫潮潤不顧家人的反對,回到了中醫院坐診,這一干就是十幾年。
孫朝潤坐診時,每天的病人很多,但他總是一絲不茍,熱情接待。有些病人來晚了,擔心掛了號孫大夫又下班了。他說:“你們來一趟不容易,稍微坐一會兒,把你們看完了我再下班”。有時他下班剛回家,就有病人來家里找他,遇到行動不便的,他也常常上門為其把脈、聽診、開方,從不收取診療費用。“作為醫生,為人提供方便也是應該的。”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在很多病人看來,之所以會慕名來找孫朝潤看病,不僅是因為他醫術高明,而且因為他醫德高尚。在多年的行醫生涯中,他一貫堅持的理念是“老百姓不容易,盡量讓他們少花錢看好病”。他開藥的原則是,能開便宜藥的絕不開貴藥,也不開大處方,有時還“貼”錢給病人買藥。有一次,一位撿破爛的老太太來找他看病,老太太腿腳不好,身上臟兮兮的,還散發出一股難聞的氣味兒,他看見了連忙把老太太扶進來,仔細的望、聞、問、切,當他知道老太太沒錢買藥,臨走時又塞給她了300塊錢。
一次,有個民營企業老板看好病后,特地登門道謝,并掏出了一大沓現金,不料孫朝潤當場生氣了,板起臉:“你要這樣今后就不要再來找我看病了!”直到對方把錢收回,他才消了怒氣。
孫朝潤在平常給病人聽診時,有一個很微妙的動作,他總是會把聽診器放在掌心中焐熱了,才放到病人身體上。但就是這樣一個細小的動作,卻足以令人感動,這恐怕是讀多少書都難以到達的境界吧。
中醫看病,主要是診脈、辨證、用方。長期的臨床實踐,加上自己的刻苦鉆研,他將臨床經驗進行了整理、歸納和總結,撰寫出了一篇篇頗具指導意義的醫學論文,發表在了各級刊物和雜志上。如由他撰寫的《祖國醫學對腦的認識》刊登于《陜西中醫》1989年第10期;《周易與中醫學》刊登于《河南中醫藥學刊》1999年第84期;《祖國醫學對舌的認識》參加了中華中醫學會在杭州召開的“舌診與中藥毒副作用”學術會,并刊登于《亞洲醫藥》1997年第10期。《祖國醫學對神的認識》被推薦參加了2001年8月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的“2003年國際中西醫醫學優秀成果學術交流會”、“2003年國際醫學優秀成果交流暨遠程醫療網絡技術應用研討會”;《祖國醫學對氣的認識》參加了2006年11月10日在昆明舉行的“聚杰中華特色醫藥研究與創新學術交流會”;《中醫學對腦心的認識》參加2012年3月北京展旭醫學院在南京召開的“首屆中醫藥發展大會”并被評為“優秀論文”;《中西醫結合治療外傷性截癱》參加了2013年9月13日在北京召開的“世界中醫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并獲優秀論文獎。豐碩的醫學論文成果,是他孜孜不倦潛心鉆研的成果,也是對中華傳統醫學的傳承和發揚。
如今,孫朝潤在嵐皋縣中醫院坐診已有11個年頭了,這么多年來,有很多藥店、藥房、中醫館、民營醫院都找過他,給出高薪邀他為“坐堂醫生”,但每一次都被他言辭謝絕了。在他的心里是有一本賬的:如果對方給他高薪,那么,對方肯定是要再賺一筆利潤的,到頭來,這些錢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把負擔轉嫁給了病人。“我只負責看病,開方子,不賣藥,也不推薦病人去哪里買藥,清清白白。再說,我和老伴兒都有退休工資,兒女靠他們自己奮斗,也夠我們開銷了。”孫朝潤說,作為一名老黨員,一名中醫人,他能夠為家鄉的百姓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使他的晚年生活過得充實、活得精彩。
“退休多年身不閑,發揮余熱講貢獻”。孫朝潤正是這樣老而不停,退而不休,憑著這種奮斗不息的精神、仁愛誠信的道德觀和人生觀,樹立起了對醫學事業精益求精,對病人全心全意的人生豐碑,在醫療崗位上不遺余力地發揮著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