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垚 劉少波 王小蘭
位于陜西南部,大巴山北麓的嵐皋縣,不僅有著豐富的純天然中草藥資源,而且是一個中醫藥歷史傳統非常深厚的地區,據縣志記載,晚清民國曾出過朱自新、王蔭芝、陳步瀛,王子緯等名中醫,人民群眾對于中醫藥信賴度很高。新年伊始,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相關政策,開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把醫藥衛生工作作為保證人民群眾健康和改善民生的第一要務,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抓手,在鄉鎮衛生院積極開展中醫科、中藥房規范化建設,為村衛生室配備必要的中醫藥器械設施,著力提升了鎮村中醫藥服務能力。為推動全縣中醫藥事業快速發展,制定多項舉措,加快推進中醫藥事業穩步健康發展,不斷滿足全縣人民群眾的中醫藥服務需求。
嵐皋有神奇的南宮山,南宮山中又多神奇的中草藥。據悉,南宮山鎮衛生院全體職工近日都在忙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利用工作之余,來到美麗的南宮山深處采挖各種中草藥標本,種植在院內的花盆里,七葉一枝花、三七、黃精、細辛等等,應有盡有,衛生院內擺滿了各種各樣鮮活的中草藥標本,目前已達百余種,每盆中草藥都注釋著名稱、性味、功效、主治等,不管是前來就醫的患者,還是外地來嵐的游客,都情不自禁的來到該院的“百草園”參觀學習,大家都感到非常稀奇。很多常見的“閑草”,在南宮山鎮衛生院這里就變成了“靈藥”!都認為該院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無不堅起大拇指稱贊:南宮處處無閑草,遍地是靈藥啊!該院通過這種形式,大力普及中醫藥知識,宏揚祖國傳統醫學。據了解,該院下一步將全力打造中醫館建設,大力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提升中醫藥文化,在衛生院內營造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以南宮山地道中藥材知識普及為突破口,結合嵐皋縣大南宮山旅游,走出一條“醫旅結合”之路。
作為省級中醫藥示范縣,嵐皋縣近年來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抓手,認真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切實加強中醫服務體系建設,突出抓好中醫人才隊伍和中醫重點專科建設,促進了中醫藥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通過強化管理服務,優化資源配置,該縣形成了以縣中醫院為龍頭、鎮衛生院中藥房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服務網絡,基本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中醫藥需求。該縣15個鎮衛生院中醫藥服務普及率達100%,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普及率達75%,在鄉鎮衛生院積極開展中醫科、中藥房規范化建設,為村衛生室配備必要的中醫藥器械設施,提升了鎮村中醫藥服務能力。
在縣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優先保證中醫藥經費投入。不斷加大醫療綜合項目建設力度,總建筑面積7710.61平方米的縣中醫院門診綜合樓和城關、堰門、四季、大道衛生院綜合樓等建設項目正在快速推進。
針對中醫人才相對缺乏的現狀,在行政事業單位編制趨緊的態勢下,建立了完善有序的中醫人才隊伍調整和補充機制。近年來,制定了相關優惠政策,引進了多名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多措并舉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切實解決了中醫后繼無人的問題。同時,返聘本地名老中醫,采用“口傳心授,抄方侍診”的方法傳授醫療經驗,指導年輕骨干,有效地改善了中醫隊伍的年齡結構和學科結構。
該縣委、縣政府認識到中醫藥的根基在基層,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重點也在基層。信中醫,敬中醫,看中醫是中華民族自信心的強烈體現。未來將從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出發,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推動繼承與創新,增強中醫藥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