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富琨)嵐皋有好景更有好茶,因地處富硒帶,氣溫、降水、土壤、日照等氣候因子均適宜茶葉栽培,是發展茶葉的一方沃土。嵐皋縣茶葉站長彭仁軍介紹,全縣茶葉發展歷史悠久,2014年曾在藺河鎮茶園村發現數十棵小碗口粗的老茶樹,經專家鑒定初步推測為樹齡在300至500年的古茶樹。“聞起來味濃甘醇,喝起來清香四溢”,是很多游客對嵐皋生態富硒茶的評價。
近幾年來,嵐皋縣依托國家4A級景區南宮山,把茶葉種植與生態旅游相結合,走出一條茶旅結合發展之路。并把茶葉作為山林經濟“五園”建設項目,通過抓園區提供原料保障、抓企業打造加工龍頭、抓市場推進茶業銷售,抓文化提高茶知名度,實現了茶葉面積、產量、產值和茶農收入“四增”的好成績,打造出“南宮山”牌富硒富鋅茶品牌,南宮銀針、巴山毛峰、龍安碧旋、巴山芙蓉四大茶葉多次斬獲各類大獎,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在南宮山下的龍安茶園,茶垅行行,山園相環,一派生機盎然景象,這便是嵐皋縣構建“重點鎮+基地村+產業園”體系建設結出的碩果。茶葉發展上,該縣把茶葉種植與脫貧攻堅相結合,聚力發展茶葉種植基地、示范園和觀光園,在南宮山、城關、佐龍、石門、民主5個鎮建立了茶葉基地,新建茶園1萬畝,低產茶園改造8000畝。并開展茶樹病蟲害防治培訓班30余期,流轉種茶土地1萬余畝,打造匯鑫、成功、龍安3個市級園區,形成了生產基地+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四結合的產業化經營模式。
為了把茶產業做大做強,該縣強化政策扶持,制定了富硒茶產業發展考核獎扶辦法,完善了富硒茶產業發展補貼扶持政策,加強對茶葉基地、茶葉園區、市場營銷、龍頭企業、茶旅結合等5方面建設的獎勵,安排縣級財政每年撥付一定數額專項資金,相關部門捆綁落實項目資金,獎補到發展茶產業的個人和企業,推動富硒茶產業發展。并定期組織茶企業參加各類展銷會,了解全國茶行業市場信息,提高嵐皋茶葉知名度和美譽度。
目前,嵐皋縣茶園面積發展到6.5萬余畝,全年生產茶葉2300余噸,實現茶葉產值3.92億元。12個鎮發展茶葉加工廠25個,創建龍安、匯鑫、南燭3個龍頭企業,培育南宮山生態茶葉、蠟燭茶葉、大道河茶農、民主銀盤等10余個現代茶葉農業園區。4月22日,在北京市舉辦的第二屆亞太茶茗大獎頒獎儀式上,嵐皋縣龍安碧旋和南宮銀針兩種茶葉分別榮獲金獎、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