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富琨 倪洋)4月中旬,嵐皋縣藺河鎮草埡村蒲家山魔芋種植示范園,20余名工人一字排開,揮動鋤頭挖著芋種。“我種了70畝魔芋,開年后僅芋種就賣了4萬多塊,靠這個一家人生活完全沒問題。”種植大戶儲成才自豪地說。
藺河鎮緊鄰嵐皋縣城,全鎮8000余人,貧困人口約占三分之一。“土墻房泥巴漿,苞谷糊洋芋湯,掙錢跑到煤礦上。”幾年前村民間廣為流傳的俗語,是這里最真實的寫照。面對因病致貧、因災返貧、因智變貧等現象,藺河鎮緊扣山區農業實際,以林下經濟為主,精準施策聚力發展種植和養殖業,走出了一條產業脫貧的致富好路子。
在藺河鎮蔣家關村,產業大戶王富國無人不知。憑著種植中藥材白芨,在兩分地里淘出20萬“大洋”。在他的帶動下,蔣家關村成立了白芨種植公司,帶動30余戶貧困戶種植20畝白芨。種植產業如此利好,其它村紛紛效仿,魔芋、烤煙、茶葉、蔬菜、百合、油牡丹等20余個種植項目隨處可見,種植大戶、合作社、產業公司村村都有,每個村都找到了符合實際的主導產業,有的村成為名副其實的魔芋、蔬菜、茶園、烤煙專業村,貧困農戶“錢袋”漸漸鼓起。
走進藺河鎮茶園村康泰牧業,一個個標準化雞舍依山而建,時不時傳來陣陣雞鳴聲。負責人柯大軍介紹,2014年建養雞場后,不僅讓周邊農戶增加了土地流轉收入,還帶動6戶貧困家庭依靠務工脫貧。在柯大軍帶動下,全鎮養殖產業形勢大好,蔣家關村有著“豬王”之稱的鄒鵬成,養殖黑山豬300余頭,輻射大灣等3個村100余貧困戶養豬;和平村龔興富個人養殖蜜蜂120箱,帶動全村養蜂300余箱,人均增收千元。統計顯示,全鎮養殖項目多達10余項,各村五分之一貧困戶均從事養殖,尤以養雞、養豬、養羊、養蜂最多,個別農戶還從事養殖大鯢等技術難度較高項目。
為讓貧困戶發展種養產業,藺河鎮選好致富帶頭人,把一批有能力有闖勁的鄉土人才充實進村干部隊伍,確保產業發展有“能人”指導。并把技能培訓放在首位,定期開展種養技術和市場信息等方面培訓。選派技術干部駐村指導,走進田間地頭解決產業發展困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發展到一定規模給予獎補,提升產業大戶信心。同時積極引進企業落地,實行“公司+合作經濟組織+科技+農戶”的產業化模式規模化發展,帶動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
目前,該鎮種植魔芋累計達3萬畝、新發展烤煙700余畝、古茶園1200畝、山藥1000畝、百合200畝、油牡丹50畝、蜜蜂2000余箱、設施蔬菜500畝,6個村達到魔芋“一村一品”示范村,藺河鎮被陜西省農業廳授予魔芋“一鎮一業”示范鎮,貧困群眾生活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