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通訊員 張昊)仲夏,走進嵐皋縣石門鎮莊房村,公路兩側布滿了烤煙,嫩綠的煙葉已沖出“井窖”,隨風搖曳。新種植的282畝烤煙,正茁壯成長。
莊房村的烤煙,是全縣的一個縮影。嵐皋自1996年就開始發展烤煙,但面積始終在2000余畝左右,群眾收益并不明顯。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實踐,部分煙農在烤煙產業上嘗到了甜頭。2012年底,縣上經過充分調研,適時把烤煙產業列為農村產業抓“五業”其中之一,制定發展烤煙長遠規劃,細化任務,引進“井窖式移栽”法,先示范后推廣、先重點后全面,在全縣范圍內吹響了發展烤煙的號角。
在烤煙生產過程中,該縣實行技術服務、政策扶持、干部包抓、獎懲措施四到位,制定烤煙產業考核辦法,從種植面積、收購量、烤爐配套、煙葉質量和生產管理5個方面進行量化評分。出臺烤煙產業獎懲辦法,對完成任務的鎮,按照收多少返多少原則,實行煙葉稅全額返還扶持政策,獎勵鎮負責人和烤煙大戶。總結推廣石門鎮莊房村“種烤分離”模式,聘請了一批經驗豐富的技術員分赴15個鎮常年駐扎,開展技術服務,解決煙農在烤煙生產中技術不足的問題。
同時,縣上適時調整烤煙產業發展布局,形成以嵐河和大道河流域為主的2條優質烤煙產業帶,打造民主、堰門兩個萬擔烤煙重鎮,培育20畝以上的職業煙農1600戶,鼓勵流轉土地,實現規模化種植,并傾注全縣力量,改良煙地土壤、建設標準化煙田基地、推廣密集型烤爐、建設烤煙路。各鎮因地制宜制定烤煙發展方案,召開動員會、技術培訓會、現場會,積極調度肥料、籽種。從領導干部到一般干部,每人包抓一個烤煙戶,從育苗、假植、大田移栽到田間管理,再到上爐烘烤,每個環節都“貼身”服務。大道河鎮“換位體驗”、鐵爐鎮“黨員奉獻日”、堰門鎮“田間義務工”……發展烤煙鎮相繼開展的干部“苦抓”、“實抓”制度,深得煙農喜愛,堅定了煙農發展烤煙的信心。2013年,烤煙種植面積達到了1.5萬畝,煙農綜合收入3300萬元,烤煙產業也從當初的初放型零星種植發展到了如今的集約型規模化種植。
如今,穿梭于嵐皋的崇山峻嶺,放眼望去,溝邊、山坳、坡地,連片競相抽芽的烤煙,映入眼簾,豐年的希望正在慢慢孕育,煙農正在金葉鋪就的黃金大路上闊步邁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