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向千杰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今年以來,漢陰縣澗池鎮以全國文明村鎮建設為抓手,創新實施“孝義+”系列活動,將孝義善舉融入理論宣講、文化傳承、文明創建等日常工作,讓傳統美德扎根鄉土、浸潤人心,為鎮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崇德向善的精神動能。
“孝義+宣講”,讓美德可聽可學。在各村(社區)文明實踐站(點)、百姓大舞臺等陣地,常態化開展孝義新風宣講,生動講述道德模范、“漢陰好人”的鮮活事跡。開展品牌宣講,其中“澗池鎮機關干部大講堂”已連續舉辦8期,以干部帶頭學、帶頭講的方式,推動孝義理念從 “聽過”向“做過” 轉變。
“孝義+民風”,讓善舉有據可循。全鎮22個村(社區)均將孝義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設立“善行義舉榜” 見證凡人善舉。利用“戲曲入鄉村”“道德評議會”等評選身邊好人,90余名孝義模范及正面典型脫穎而出,成為群眾身邊的“活標桿”。“一約四會” 充分發揮調解作用,在鄉村治理中化解不誠不孝不義問題,引導群眾將孝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孝義+文化”,讓新風入腦入心。10余個孝義文化題材節目輪番上演,《家和萬事興》《孝敬爹和媽》《接媽進城》等作品通過近30場文藝匯演、戲曲巡演走進鄉村院落,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講、評、幫、樂、慶”為載體,“義剪”“義診”、重陽敬老、公益書法培訓等活動常態化開展,讓孝義善舉融入節慶日常。
“孝義+創建”,讓文明見行見效。把孝義標準嵌入“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創建全過程,聯合轄區學校開展“孝義新風入校園”“孝義好少年”評選,實現家校聯動育美德。同時深挖地域特色資源,梳理22 位紅色人物事跡形成故事庫,在廣場長廊展示革命先烈事跡,開展“紅色故事我宣講”活動傳承家國情懷。
“孝義+家訓”,讓傳承有聲有色。以省級家訓教育示范基地沈氏宗祠為依托,深挖沈氏、胡氏、張氏等優秀家風家訓,通過“傳承好家訓 樹立好家風”“錦繡澗池開講啦”等活動,讓“勤耕重讀,修身齊家”代代相傳。如今的澗池鎮,從機關到校園,從家庭到村落,孝義善舉已成為最動人的風景,為鄉村振興繪就文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