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智發 王建霞
漢陰縣14.5萬畝油菜自5月上旬進入全面收割期,廣大種植戶搶抓晴好天氣,通過 “機械化為主、人工輔助” 等多種方式搶收油菜,并同步推進水稻種植籌備工作,全力確保夏收顆粒歸倉、夏種不誤農時。
走進平梁鎮新河村興漢農機專業合作社的400畝示范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農田縱橫交錯。曾經隨風翻涌著金色波浪的油菜花海,如今已搖身一變,成為連片成熟的油菜籽田。
“我們有一臺直收的收割機,還有兩臺分段收割的收割機,比人工快多了,一畝田有個十幾分鐘就收完了。”一臺新型現代化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田里的秸稈茬口整齊如梳,剛卸下的菜籽在陽光下泛著油光。據了解,該合作社400畝示范基地全部采用機械化收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廣作用。
在部分丘陵地帶,由于機耕道路不通,機械化收割難以施展,農戶采用“人工割曬+小型脫粒機”的方式進行收割。面對這種情況,縣農業部門積極協調,在川道等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區域全力推廣機械化收割,同時組織“流動收割隊”為丘陵地區農戶提供服務,形成了“川道機械化主力、山地人機協同”的雙軌收割模式。
盡管面臨干旱壓力,縣農業部門前期采取了統防統治措施,對病蟲害進行了有效防治,同時下撥抗旱資金96萬元,用于泵站維修、灌溉設施完善等,通過一系列有力措施將干旱影響降到最低。目前,全縣油菜收割面積已達80%。
近年來漢陰縣積極推行“稻油輪作”模式,讓耕地得到了高效利用。在城關鎮草橋村收割現場,農戶們在忙著收獲油菜的同時,已開始為水稻種植做準備。為確保夏種順利進行,縣農業部門除全力推進油菜收割進度外,還同時做好水稻種植的各項籌備。從育秧到農資供應,從農機調配到技術指導,各項工作都在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