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輝
時下,走進漢陰縣城關鎮中堰村民兵產業園智慧果蔬大棚,一串串晶瑩剔透的七彩圣女果掛滿枝頭,紅的似火、黃的如金、紫的若霞,宛如打翻了大自然的調色盤。果農們穿梭其間,嫻熟地采摘、分揀、裝箱,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果蔬大棚
在分揀包裝區,果農們將圣女果按顏色、甜度分級包裝。“青色果甜度高,適合鮮食;紅色果酸甜適中,主要供應餐飲店。”村民劉大姐介紹,自己以前在外地務工,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每個月能掙3000多元。在歡樂采摘區,游客們一邊采摘一邊拍照,發微信朋友圈展示觀光采摘的樂趣。
體驗采摘樂趣
走進3號智能大棚,迎面可見電子屏實時跳動著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我們這套物聯網系統能自動調節大棚內的環境,溫度保持在22-28℃,濕度控制在60%,比傳統種植節省40%的人工成本。”大棚負責人劉少濤指著棚頂的水肥一體化管道介紹,每個大棚都安裝了土壤墑情傳感器和蟲情監測儀,滴灌系統會根據數據自動施肥。
游客展示七彩圣女果
中堰村民兵產業園的智慧大棚并非普通產業園,而是漢陰縣城關鎮“民兵+產業+數字農業”融合發展的示范項目。2021年,城關鎮黨委指導中堰村整合村集體土地,組織30名基干民兵參與建設,從平整土地到安裝設備,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建起了標準化大棚,大棚除了圣女果,還有綠寶甜瓜、吊蔓西瓜、高架草莓等水果。目前,產業園正在打造游客服務中心、農耕文化展覽館,推動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春日的陽光映照在智慧果蔬大棚上,與棚內五彩繽紛的圣女果相映成趣,在這片充滿希望的民兵產業園,現代農業科技為農產品提質增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中堰村產業發展的實踐證明,鄉村振興既要立足村情,又要大膽創新,既要發揮組織作用,又要動員群眾參與。一顆顆七彩圣女果,不僅承載了群眾增收的希望,更描繪出鄉村農業現代化的美好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