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嫻
走進漢陰縣雙河口鎮,文明標語隨處可見,文明舉止時刻展現,點滴細節透露文明氣息;田野間,鄉村景致清新宜人,一幀一畫充滿詩意,一地一物彰顯和美。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和美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雙河口鎮深植文化沃土,以孝義文化為魂,以深化孝義善舉培育工程為牽引,創新“場景+機制+實踐”三維融合模式,讓孝義善舉煥發時代生機,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精神動能。
精心打造“一廊一欄一景”宣教矩陣,在11個村主干道、人群聚集地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孝義善舉宣傳標語融入景觀打造,將“孝義之星、孝義之家、好婆婆、好媳婦、道德模范、漢陰好人”等先進典型和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等傳統美德故事融入村民日常活動空間,讓美德“看得見、摸得著”。在三柳村的孝義文化長廊,村民們茶余飯后下棋、鍛煉,品讀家風家訓,移步換景間便能受到孝義文化的熏陶。
構建“支部引領+群眾共治”機制,通過道德評議會季度評選、紅黑榜動態晾曬、道德銀行積分兌換等舉措,持續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孝義之星”“好婆婆好媳婦”“道德模范”等典型人物評選。2024年以來,累計挖掘培育各類先進典型72個,涌現出10年如一日照顧81歲高齡且雙目失明的公公和76歲胃病纏身婆婆的市級“好媳婦”、“漢陰好人”毛春梅,通情達理、持家有道的市級“好婆婆”盧鳳琴等感人典型,這些榜樣成為一面面旗幟,引領著全鎮的道德風尚。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聚焦“一老一小一困”,該鎮推行傳統節日必送溫暖、農忙時節必幫耕種、家庭矛盾必調現場、汛期寒冬必查安全。每月組織志愿服務隊,開展“送上門”關注“三留守”“助愛夕陽”、義剪義診等志愿服務活動,打造“夢想改造家”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結合“千萬工程”示范村創建,黨員干部群眾齊動手,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志愿服務活動,實現村莊從“一時美”向“持久美”轉變。
如今,雙河口鎮正以孝義文化為筆,讓文明鄉風化作鄉村振興的持久動能,在青山綠水間書寫著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