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輝
干凈整潔、歸置有序、移步有景、產業興旺。從各具特色的農家小院,到與時俱進的現代農業,從生機盎然的文旅產業,到文明淳樸的民俗鄉風……甲辰龍年冬日,溫暖的陽光灑在每一個角落,放眼漢陰廣袤鄉村大地,處處展現出業興人和的喜人景象。
美麗的鄉村公路
元旦節當天,位于漢陰縣平梁鎮集鎮社區的玫瑰園垂釣中心迎來了60余名垂釣愛好者,蔚藍蒼穹下,大家趁著周末時光享受垂釣帶來的快樂。上餌、拋竿、觀漂,垂釣愛好者們目不轉睛地捕獲“魚情”信號,隨著浮漂下沉,提竿遛魚、抄網,動作一氣呵成。“這里風景很好,每到周末我都約上三五釣友一起來這里釣魚”。垂釣愛好者小陳說道。
藍天白云,是群眾所愿;田園風光,是群眾所盼;產業興旺,是群眾所望。玫瑰園垂釣中心持續火熱的人氣是平梁鎮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鎮依托轄區“天藍、山綠、水清”的生態環境,立足沐浴河淡水充沛的優勢資源,將冬季垂釣、鄉村旅游有機結合,大力支持鄉村民宿、家庭農莊、農家樂建設,打造休閑有園、游覽有花、采摘有果的特色農文旅產品體系,吸引一大批務工年輕人紛紛返鄉創業,在好風景里創造好日子。
垂釣中心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駕車行駛在漢陰縣城關鎮三元村的村道上,給人一種“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行”的獨特體驗,行至大木壩區域,舉目四望,千畝鳳凰山茶園如綠地毯鑲嵌山腰,美麗田園風光盡收眼底。2024年,該村堅持茶旅融合發展思路,因地制宜建設旅游、研學、觀光為一體的鳳凰山茶園景區,將“茶園”變“致富園”,帶動村集體經濟壯大助力群眾就業增收,而穿村而過的漢漩路通過村民的持續維護,吸引了大量的外來游客打卡觀光,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加速路,建設和美鄉村的風景路。
一座座現代化智慧果蔬大棚整齊排列,一串串七彩圣女果長勢喜人……地處漢陰縣城東南方向的中堰村民兵產業園以“數字”賦能,積極培育“數字+文旅+農業”新業態,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上展現出巨大潛力。去年,乘著數字鄉村建設東風,該村大力推動數字農業和數字治理,智慧果蔬大棚三期項目順利實施,城鄉接合部人居環境煥然一新,村集體收入達到300萬元,群眾宜居宜業的幸福畫卷在中堰村徐徐鋪展,成為縣域“和美鄉村”的典范樣板。
沿漢陰鳳凰大道向東2公里,走進五一村,綠油油的高標準農田與民居相映成趣,“處處皆美景,步步入畫來”的鄉村美景為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該村依托國企帶鎮村模式,積極培育生態游、鄉村游、觀光游、休閑游、農業體驗游等農旅融合產業,重點推進荒山植綠特色產業、村落連線庭院經濟、富硒農業田園風光等項目,將雜草叢生的五一村九組荒坡地蝶變為賓客滿園的花遇灣牡丹園,而農家庭院前“三堆五亂”也被欣欣向榮的庭院經濟代替。“村莊變美了,來五一村游玩的人也多了。”村民們言談舉止間透露著對鄉村新貌的自豪。
“一村一景”是鄉村全域旅游的重要符號。近年來,漢陰縣城關鎮圍繞推動錦繡漢陰旅游業發展提速,聚焦月河川道產業高質量發展,依托鄉村自然環境,結合“千萬工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堅持綠色發展和生態優先理念,細致打磨人文漢陰的內涵和環境,著力在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上做美生態、做活文化、做實基礎、做優服務、做大景區、做強品牌,繪就了村容村貌美、鄉村產業旺、社會和諧好的靚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