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輝
日前,走進漢陰縣城關鎮,處處是大干快干的火熱場景。中堰村數字果蔬大棚三期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龍嶺社區毛絨玩具廠搶趕訂單忙生產,麒麟村金絲皇菊豐收采摘……第四季度,漢陰縣城關鎮聚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沖刺狀態按下決勝全年紅的“加速鍵”。
一輛輛大型機械車輛在中堰村數字果蔬大棚三期項目建設現場穿梭。“目前,我們正在進行樁基、土建和大棚框架建設,緊盯工期目標任務,確保大棚項目按期完成。”該村負責人鄧超說。
該鎮始終把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圍繞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人大、商會作用,堅持以情招商、以商引商、誠心會商,縱深推進“企業大走訪、項目大推進、產業大發展”活動,著力營造“運營成本低、辦事效能高、發展最穩定”的營商環境,中農合·漢陰縣智慧項目、中堰村數字果蔬大棚三期項目、新星村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項目、五一村牡丹園產業配套設施項目等一批穩崗就業的惠民項目加速建設。
惠民項目連著民心,務工就業推動發展。早上8點,太平村四組安置點的務工村民就帶上鐵鍬、大錘等工具趕赴水網改造以工代賑項目施工現場,伴隨著挖掘機、斗車的機械作業聲,大家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忙著開溝、拌沙、清淤。
“項目啟動后,我們充分發揮太平村人大代表聯絡站聯系群眾的作用,對村里低收入人群進行摸底,引導他們到項目務工,促進增收。務工村民根據工作性質和技術要求的不同,每天能掙200到300元不等,每月通過惠民惠農‘一卡通’發放勞務報酬。務工村民不僅實現了增收,還增強了建設家園的自豪感。”該鎮人大主席徐平介紹,在推動項目建設的同時,為低收入群眾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工代賑項目建設得到轄區群眾的一致認可。
走進草橋村金橋生態農業科技公司養雞場,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干凈整潔的標準化養殖籠架,室內恒溫定濕無異味,綠色、高效、規模化的養雞模式使養殖環境煥然一新。這個總投資100萬元的現代化養雞場共有蛋雞2萬只,每天產蛋量2200斤左右,總產值可實現年均400萬元以上。雞場通過“產業+助農”模式,帶動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促進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快到年底了,現在訂單量比較大,每天都忙忙碌碌,就是為了把雞喂好,保證雞蛋的產量和質量都達標。”看著絡繹不絕的商家到雞場采購,負責人李正松感到忙碌也是一種幸福。
就業是民生之本,更是發展之基。在草橋村七組,漢陰安安美玩具公司在這里租用民房改造了一個微型工廠,操作間內忙碌的生產場景不亞于任何一個車間的流水線。“因為家里有老人要照顧,出不了門,沒想到今年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每月能掙3200塊錢,很知足。”村民李雪燕說。草橋村內的微型企業穩崗就業案例是漢陰縣城關鎮招引微小企業入鎮,解決轄區群眾就近就業,實現勞動力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一個縮影。10月份以來,漢陰縣城關鎮先后招引23個微小企業入鎮,一個個方便群眾家門口就業的小企業落戶各村,破解了閑置勞動力和弱勞動力的就業難題。
在加速項目建設、推進穩崗就業、助力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漢陰縣城關鎮同樣把推動農業現代化、守牢糧食安全生產底線擺在重要位置。連日以來,沿月河兩岸的稻油輪作基地內,旋耕整地、挖溝除草、播種移栽等農事活動熱火朝天。該鎮按照“穩面、提質、增效”的總體思路,組織黨員干部、人大代表和群眾一起搶抓晴好天氣在田間地頭忙碌,為糧油生產實現連年豐收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