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陸青波 通訊員 夏平莉
十月,地處蒲溪鎮盤龍村五組的高山巨型稻已經壓彎了“腰”,陣陣稻香撲鼻而來,農民正搶抓時節進行秋收作業,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近年來,蒲溪鎮盤龍村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發揮第一書記“組團服務”效能,念好“土”字訣、打好“特”字牌、唱好“產”字歌,助推鄉村特色產業提質升級。
黨建引領 做好“土味”文章
“今年的桃花開得有些遲,但是花朵開得很妖艷。”
“我是看你們直播和抖音視頻來的,帶孩子來感受一下盤龍花海。”
今年3月,“三生盤龍 十里桃花”桃花旅游周在盤龍村開幕。競相盛開的桃花,引得游客紛至沓來。賞桃花、品小吃,融入電音節、篝火晚會的表演讓大家感受到了獨具盤龍特色的田園生活。
盤龍村依托自然生態優勢,種植優質桃林達1100畝,是安康市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的桃果種植基地,2023產值達到100萬元,2022年盤龍村桃花谷景區獲評“AAA”景區。
盤龍村支部書記顏顯琴說:“舉辦桃花節,目的就是按照‘一強五好’黨支部創建要求,立足本土資源稟賦和條件優勢,發展壯大特色產業”。
盤龍村聚力落實“分類指導,爭先進位”三年行動計劃,圍繞“一強五好”目標,通過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加大“田專家”“土秀才”培育力度,深化“三聯共建”、支部書記“擂臺比武”和“觀摩評比”等工作機制,積極推動黨員干部、各類人才下沉鄉村,帶動群眾立足本鄉本土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做大做強“土”文章,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不斷取得新進步。
組團服務 擦亮特色品牌
為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在建強村黨組織、推進強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為民辦事服務的作用,蒲溪鎮推行駐村第一書記“組團服務”管理模式,整合第一書記資源,推行團體聯合作戰,著力破解第一書記“單打獨斗”力量弱、“屬地管理”效果差、“幫扶合力”未形成、“資源整合”不到位等問題,以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發展同謀,為鄉村振興凝聚強大力量。
紅桃產業作為盤龍村的特色品牌,依托“三聯”工作機制,盤龍村聯合芹菜溝村、蒲溪村共同發展紅桃產業,但因技術跟不上、產量低、知名度不高,導致聯建村不得不降低銷售價格,雖紅桃銷路得以打開,但村集體和種植戶的收益卻受到影響。
在蒲溪鎮第一書記服務團的幫扶指導下,盤龍村第一書記夏平莉抓住“三生盤龍 十里桃花”旅游周的有利時機,及時向鎮黨委匯報,利用鎮“組團服務”平臺,迅速牽頭聯系芹菜溝村、蒲溪村第一書記,共同商討制定破解難題辦法,最終確定了統一管護技術、統一銷售定價、統一包裝設計、統一采摘時節的發展思路。
產量有了,價格統一了,如何短時間提高銷量,減少成果損耗,又成為大家需要提前謀劃的心頭事。
依托“組團服務”,7個村第一書記,兵分多路回選派單位找資源、找顧客,為紅桃拓寬銷路,先后聯系市水利局、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安康高新醫院、縣自然資源局等單位爭取銷售訂單,有力帶動銷售紅桃3.2萬余斤。
在破解產業發展的難題上,“組團服務”這個方法屢試不爽。去年10月份,盤龍村種植的巨型稻豐收讓大家喜悅連連,但同時又面臨著烘干脫殼、包裝設計、優惠的快遞運輸等新的問題。
通過蒲溪鎮和澗池鎮兩個鎮級服務團協調牽線,盤龍村和新鑫米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由公司低價加工大米,并利用信息資源解決包裝設計、物流運輸等難題,僅用了短短一個月時間,就解決了水稻加工包裝銷售等難題,帶動銷售8萬余元。
“推行‘組團服務’管理模式,目的是讓我們在完成組織共建、產業共興、產品共銷、人才共育、治理共抓、品牌共塑六項任務能做到信息交流更通達、資源共享更直接,破解地域和時間的限制。”蒲溪鎮勝利村第一書記張龍斌介紹。
融合發展 促推產業升級
9月28日在漢陰縣城舉行的“富潤安康·樂購漢陰”農產品促銷活動啟動儀式現場,蒲溪鎮第一書記“組團服務”農產品促銷展臺格外引人矚目。
為讓一個個好思路、好點子、好行動變成惠及民生的新舉措、新“紅利”。在蒲溪鎮黨委、政府牽頭下,蒲溪鎮服務團積極與“富潤安康 樂購漢陰”農產品促銷活動方對接,在漢陰縣城搭建蒲溪鎮駐村第一書記“組團服務”農產品促銷展位,讓優質農產品“出圈”。解決優質農產品有,銷售平臺無的局面。
為確保在集中促銷活動期間展銷的農產品品質優、有規模、上檔次、出特色。各村第一書記還逐一深入到村民家中征集農產品、指導村民培育產品并提升產品包裝、印制宣傳單,精心布置展位。負責銷售的第一書記展銷的農產品蜂蜜、巨型稻米、獼猴桃、菜籽油、五香豆干、蒜香剁椒豆醬、香干菜等一眾農家特產貨真價實、物美價廉、綠色環保,深受消費者喜愛,當天就實現銷售收入三千多元,并與兩家企業取得合作開發相關產品的意向。
“我們逐步把農村‘土特產’產業從‘小而散’向‘大而強’轉變,確保我們的‘土特產’產業迭代升級。”蒲溪鎮黨委副書記潘澤安說。蒲溪鎮服務團對“土特產”銷售數量進行排名,找出市場反應好,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下階段進行重點培育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