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嫻 謝傳友
近年來,漢陰縣雙河口鎮以大力實施孝義善舉培育工程為主線,通過孝義新風巡演、典型培育、開展志愿服務等活動,用特色資源提升文明素養,讓孝義善舉浸潤百年古鎮。
連日來,在雙河口古鎮戲樓,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正在進行。快板《孝義新風永傳承》、音樂小品《婆媳譜》、音樂舞蹈《優良家風萬古傳》等節目輪番上演。這些以群眾身邊涌現出來的孝義先進典型為原型,創編而成的節目引得臺下觀眾掌聲連連。
群眾觀看孝義文化節目
小戲曲演繹大道理。這是該鎮結合孝義善舉培育工程,加強孝義文化建設,厚植崇德向善文明風尚走深走實一個生動場景。
據了解,該鎮通過開展“戲曲進鄉村”演出形式,以孝老愛親、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等為主題,以群眾身邊好人好事、先進典型為素材,發動鄉村藝人、文化志愿者創作接地氣、冒熱氣、群眾喜聞樂見、富有教育意義的小戲小劇,讓群眾在各式各樣的小戲小劇中接受孝義善舉的熏陶。
“毛春梅是個孝順的好媳婦,十幾年來,她一直精心照料81歲雙目失明的公公和76歲胃病纏身需常年服藥的婆婆……”在幸和村第一季度道德評議會上,村民們正在你一言我一句地評比著心目中的好媳婦。經村民的投票和道德評議會的斟酌,最后評選出毛春梅為該村“好媳婦”稱號。
“我們村每季度都召開道德評議會,評選‘好婆婆’‘好媳婦’‘道德模范’等正面典型,并進行廣泛宣傳,讓孝義善舉入人心,崇德向上成風俗。”該村黨支部書記張永林說,“我們還將評選出的孝義善舉典型人物積極向上推薦,努力爭取在市縣級部門層面獲得榮譽,以榜樣力量激發鄉村向善向美的內生動力。”
7月17日,安康市義工聯合會、漢陰縣書法協會在龍埡村搬遷安置社區舉辦了“孝義善舉暖人心 敬老愛老我先行”文明實踐活動。在活動現場,書協老師們圍繞孝義文化揮毫潑墨,并將作品免費贈送給社區居民。而攝影志愿者們則在為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拍攝照片,在老人們的笑容中,傳遞著優良傳統和孝善作風。
據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負責人陳禮朋介紹,該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大力弘揚孝義美德、培育孝義善舉,采取“居民點單、實踐站派單、志愿者接單”的模式,在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開展探訪慰問、聯誼過節和送粽子、送月餅、送湯圓、送春聯等關愛活動,營造孝老愛老的濃厚氛圍,激勵引導群眾崇德向善。
如今,走進雙河口鎮,家庭成員有矛盾的少了、鄰里間的關系更融洽了、生活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吹散”陋習,吹拂新風。“孝義”觀念已經融到每個群眾的精神世界,“孝義”善舉正在引領著鄉村古鎮群眾邁向文明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