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香屹
近年來,漢陰縣緊盯新時代黨員教育工作新任務新要求,堅持運用新媒體賦能黨員教育、解決群眾困難,搭建起“紅色”鑄魂、“藍色”惠民、“金色”富民的“三色”遠教“振興橋”,讓遠教走“新”更走“實”,服務黨員群眾更“出彩”。
以“紅色”鑄魂,筑牢理想信念。“拔掉窮根把花栽,花兒一唱幸福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感動中國人物,榮獲全國脫貧貢獻獎的毛相林!”在“漢陰先鋒”視頻號最新發布的內容中,主講人張婷婷對著鏡頭娓娓道來。為主動適應新媒體時代黨員干部和群眾生活習慣,漢陰縣將黨性教育與新媒體相結合,開展“紅色故事”系列欄目攝制,用小鏡頭講述黨的歷史及革命先烈、時代楷模、各類受表彰的優秀共產黨員等人物事跡,讓紅色基因融入血液,根植于心,鑄牢“思想之魂”。
以“藍色”惠民,講好政策理論。“我們便民服務中心能夠為群眾提供哪些服務呢?請跟隨鏡頭一起來了解一下……”近日,漢陰縣“錦繡澗池”抖音號推出“政務‘微課堂’”板塊,方便群眾了解相關業務辦理程序,收獲了一眾點贊與好評。漢陰縣將政策宣講與新媒體融合,以基層實際需求和各部門職能為重點,采取聯合攝制、自主承辦等方式開設“普法微課堂”“健康大講堂”“指尖課堂”等欄目,讓各類理論政策、知識法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鮮活形式展現出來,提升群眾對各類惠民政策的知曉度,方便群眾精準掌握政策、及時享受政策,充分釋放政策紅利。
以“金色”惠民,服務群眾增收。“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粉條,是我們澗池本土生產的,所用的原材料都是無污染、無化肥的本地紅薯……”在漢陰縣澗池鎮“遠教先鋒”直播間里,當地網紅主播“漢陰波哥”正在介紹當地特色產品紅薯粉條,風趣的講解加上時不時信手拈來的“順口溜”引得網友熱情互動,駐足下單。為著力破解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產品銷售難問題,漢陰縣為農村黨員群眾送上短視頻這一致富“新農具”,通過系統性、開放式、個性化培訓,采取“線上+線下”“集中+分散”“自學+互學”的方式,著力培育一支短視頻“網紅”人才隊伍,助力群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