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建霞 劉東
俗話說“無魚不成年”。春節臨近,又到了捕魚豐收的好時節,1月20日,漢陰縣城關鎮東方紅水庫開啟冬季捕魚第一網,漁民們收獲著豐收的喜悅。
捕撈、收網、分揀、裝筐……一大早,在東方紅水庫,水面冷風刺骨,漁民們早早地來到水庫捕魚水域,忙著捕撈作業。隨著大家齊心協力拉起大網,魚兒們開始不斷跳出水面,活蹦亂跳地泛著銀光,呈現出一派魚躍人歡的熱鬧景象。
“我們東方紅水庫水面53畝,平時養殖水面有40畝,主要養殖了草魚、鯉魚、鯽魚、花白鰱,還有套養了一些鱖魚、青魚這些品種。剛剛四川這個車裝了8000多斤,當地的車還要裝一部分,今天一共捕撈了將近2萬斤,今天先裝這么多,其余的魚下次再繼續捕撈。”東方紅水庫負責人曾樹海望著打撈起的魚笑得合不攏嘴。
水庫養魚的最大特點就是原生態,冬季大捕、常年小捕的形式不僅有利于市場的日常供應,更是保證了魚的新鮮品質。捕魚現場,許多市民和商家為了拔得頭“鮮”,早早來等著下單訂購。
“我在他這邊買魚已經三四年了,他這魚質量挺好,再加上這里水質也好,我們都比較喜歡,魚拉回去也不愁銷,我今天大概裝了8000多斤,下回還要來。”收購商杜先生一邊將一筐筐魚搬上車一邊說。
漢陰縣地處秦巴腹地,漢江、月河分流其間,氣候溫和濕潤,境內山川秀麗、物阜民豐,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近年來,漢陰縣將生態漁業作為全縣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水庫養殖、池塘養殖及稻田共養等模式進行水產養殖,水產養殖帶來的經濟收入為全縣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漢陰縣2023年水產養殖12420畝,其中池塘(稻田)養殖4080畝、水庫養殖8340畝;累計修建陸基高位養殖池336個規模1.6萬立方米,完成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700畝,建成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3家、市級現代漁業園區5家、市級水產養殖良種繁育示范園3個、水產品深加工基地1處,預計2023年漢陰縣生態漁業全產業鏈產值3.25億元。”漢陰縣漁業生產工作站工作人員胡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