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熊樂
近年來,漢陰縣加強統籌部署,通過持續政策支持,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積極探索秸稈科學還田、高效離田、秸稈飼料化等利用方式,有效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實現了環保與經濟雙促進、雙收益,“草垛垛”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
來到鐵佛寺鎮四合村五組萬順家庭農場,養殖大戶蔣萬存正麻利地將一撮撮飼料倒進食槽,隨后又添加飲水,打掃圈舍,一切顯得忙中有序。在寬敞的養殖場內,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肉牛發出“哞哞”的叫聲,翹首以盼地等待主人定時“施舍”,以食用豐厚的“晚餐”。
2018年,蔣萬存購買了秸稈粉碎機,每到冬季他便雇請人力無償地為村民清理地里的玉米稈、芝麻稈、雜草等秸稈,運回養殖場粉碎成飼料后,進行包裝存放,以備冬季喂養。同時,將牛糞干濕分離發酵,在自己還田種植農作物的同時,還無償提供給附近村民還田種植經濟作物,走綠色種養循環之路。
推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提升耕地質量、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加快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鐵佛寺鎮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動員各大養殖戶積極參與,通過秸稈打包綜合利用實現秸稈飼料化,減少環境污染的同時,降低了養殖飼料成本,讓“生態包袱”變成“綠色財富”。截至目前,鐵佛寺鎮回收秸稈實現綜合利用6000余噸,節約養殖成本60余萬元,帶動農戶增收140萬元。
在雙河口鎮黃土崗村,伴隨著陣陣轟鳴,高速旋轉的機器將秸稈“吞入腹中”后,一塊塊大小一致的秸稈“金塊”被均勻拋灑,整齊地“躺”在田間。為切實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該鎮自籌資金5萬元,為全鎮11個村配發秸稈綜合利用粉碎機,采取粉碎還田的方式,大力實施秸稈還田,不僅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培肥土壤,還提升耕地質量,優化農作物品質,為來年的豐產打下堅實基礎。
“為了減少大氣污染,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我們在全縣范圍內進行宣傳動員,出動宣傳車1000余次,發放宣傳單1200余份。與生態環境局漢陰分局在農作物秸稈收獲季節,進行聯合巡查,通過疏堵結合的方式,引導廣大群眾不燒秸稈,將秸稈進行綜合利用,并積極引導調配服務隊將秸稈進行還田,提高土地肥率。同時,給30余家秸稈綜合利用企業進行補貼,每噸補貼一百元,全縣共補貼120余萬元。”漢陰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付濤說。
據了解,為加大農作物秸稈粉碎還田,漢陰縣共組織外地跨區作業與本地機械大型聯合收割機械600余臺(套),中小型水稻、玉米粉碎脫粒設備220臺(套),開展油菜秸稈粉碎還田9萬余畝,水稻秸稈粉碎還田8萬畝,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