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東 沈官星
“一口敘還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是對流傳千年的皮影戲真實的寫照。漢陰作為陜南皮影戲的主要流行區域,對傳承發展皮影戲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城關鎮草橋村小學以開展德育教育為契機,將漢陰皮影戲納入特色校本課程,并在傳統演出內容上進行創新,以更加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非遺、學習非遺、愛上非遺、傳承非遺。
走進草橋小學的皮影室里,四五名學生站在幕布后操控著一個個皮影人物,為圍坐在幕前的師生表演著自編自導的劇目—《我的真朋友》。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幕布后同學們雙手齊舞,棍飛線繞,嫻熟地操縱著皮影,配合著通俗易懂的臺詞,將劇本故事活靈活現地還原于幕布上。幕布前,同學們全神投入,時而歡呼大笑,時而沉浸其中,精彩的表演贏得了陣陣掌聲。
據了解,草橋小學自開設皮影戲特色校本課程以來,固定每周五下午開展社團活動,每學期穩定有20余名學生參與皮影戲演技學習,并在老師的帶領下,將課本知識、身邊故事等內容融入劇本創作,先后編排出《彩虹色的花》《黃香溫席》《垃圾分類》等皮影戲劇目,并在“第六屆陜西省藝術實踐展演工作坊”活動中榮獲一等獎,為學習傳承皮影戲非遺文化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氛圍。
“通過在社團的學習,我對皮影戲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知道了它是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見識了它的魅力,越發地喜歡上了皮影戲,會將它作為興趣愛好繼續熱愛、繼續學習,爭取能將它更好地傳承下去。”城關鎮草橋小學六年級學生周欣怡說道。
草橋小學作為漢陰皮影戲演技傳承保護基地,在繼承皮影戲傳統表演技法的同時,在內容上推陳出新。該校校長粟芳說:“為使‘漢陰皮影戲演技’更好地傳承與發展,我們將音樂、美術、語文、英語等學科知識融入劇本創作,讓學生參與其中,更加直觀深入了解家鄉民族民間文化,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小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全面提升學生素養。”通過讓學生潛移默化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學生的心中埋下了一顆保護好、傳承好傳統文化的“種子”,實現了教書育人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