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王敏)地處秦巴腹地的漢陰縣,近年來,該縣以河湖長制為抓手,強化涉水專項執法監管,加大對《安康市漢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宣傳貫徹落實,有力確保了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唱響了一曲生態保護、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時代凱歌。
實施嚴格水資源管理。漢陰縣版圖面積 1365 平方公里,總人口 31.3 萬。然而,人均水資源量僅占全國平均水平的 78%,近年來,漢陰縣秉承“生態立縣、循環發展”的理念,嚴守“三條紅線”,強化水資源管理體系建設。該縣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水資源管理地方配套規范性文件,已順利完成長江流域漢陰段內 48 處 64 戶取水工程(設施)核查工作。常態化對全縣 31 戶家禽、水產養殖戶的取水監管,同時,開展水資源論證項目 18 個,辦理取水許可審批 31 個,建立國家、省級、市級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庫 6 個,申報新增地下水監測點 10 個,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 47 戶取水戶下達用水計劃,強化水功能區和扎實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漢陰成功入列全國第四批節水示范縣名錄。
深化推進河湖長制工作。為讓“水質好”成常態,漢陰縣廣泛開展河長制“八進”“青春志愿行 保護母親河”“美麗安康 青春行動”等系列宣傳120余次,相繼組織博元公益、“河小青”等全縣各級志愿服務隊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10余場次,參與人數累計超2000人。更換河長湖長公示牌共120余塊,制作安裝大型示范河湖宣傳牌、標識牌15處,制作河長制宣傳長廊3處,發放河長制工作手冊100本,巡河湖日志500本,印發河湖長制宣傳單頁5000份,縣級河湖長年均巡河湖168次……有力推動了全縣干部群眾形成自覺護河保水、建設秀美生態家園的共識與合力。
壓茬推進水生態項目建設。盛夏時節,行走在花月灣公園、楊家壩堤防親水棧道,游人如織,秀美的水生態環境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網紅打卡地,這是該縣推進水生態項目建設的縮影。圍繞“生態立縣”戰略,夯實“鄉村振興”基礎,近年來,漢陰縣相繼推進坡耕地、清潔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河道綜合治理等項目建設,實施完成水保項目建設4個,完成工程投資1650萬元;完成漢陽鎮(冉家壩、集鎮下段)防洪工程投資6100余萬元;完成月河綜合治理PPP項目工程投資4000余萬元。組織開展了漢陰縣花遇灣、盤龍桃花谷2個水土保持示范園規劃編制及觀音河鎮、蒲溪鎮田禾溝盤龍村段2個山洪溝治理項目前期工作。完成了水土保持項目“十四五”規劃,規劃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5個,清潔小流域治理項目6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5個,創建水保園區項目3個。同時,漢陰縣還積極扎實推進秦嶺小水電整治,全面完成了全縣5座小水電站整治任務,其整治成效獲省、市有關部門批示推廣。
持續加強河湖執法監管。漢陰縣三山夾兩川,全縣擁有大小河流302條,中小型水庫43座。如何變資源成發展優勢,近年來,漢陰積極探索“河長湖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的行政司法協調機制,加強公安、檢察、法院等部門聯動,嚴厲打擊非法侵占水域岸線、擅自取水排污、亂采亂占等破壞河湖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條例》實施以來,縣水利部門水政執法大隊出動巡查車157次424人次,查處涉水違法案件12起,制止違法行為4起,糾錯整改5起,下發涉水問題整改提醒函11份,行政處罰7人,移交縣紀委監委紀律處理2人;對漢江、月河流域暗訪檢查,發現小微“四亂”問題162個,下發《督導檢查通報》9份,整改問題162個,同步推進每周生態環保長態化巡查聯合執法,有效維護了良好的水事秩序,為建設錦繡漢陰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