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何錫輝
盛夏時節,走進漢陰縣觀音河鎮水田村,映入眼簾的一片片獼猴桃正茁壯成長,一朵朵白色小花凋謝后已長成一個個燈籠狀的小果子,經過疏果后錯落有致地鑲嵌在藤蔓上。
依托數字技術搭載5G網絡建立獼猴桃智慧果園,通過園區內的傳感器、攝像頭和雷達,獼猴桃園區的空氣濕度、光照度、土壤溫度、水培液濃度、pH值、土壤電導率等環境數據以及作物生長數據及時傳回手機終端。合作社通過智能終端實時監測獼猴桃生長環境,完成對獼猴桃的自動灌溉、施肥及病蟲害診斷。目前,該數字智慧果園的獼猴桃長勢良好,預計9月下旬就可以采摘售賣,將為全村400多戶農戶帶來經濟收益。
“村里安裝數字網絡,對工作幫助很大。通過村內44處公共攝像頭對重點人群、孤寡老人及時掌控他們的生活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對疫情防控、防汛防滑、交通安全、用火用電安全做到常態化宣傳;通過視頻喊話,召開群眾院落(壩)會,村內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通過監控及時掌握家中情況,與家中老人小孩隨時隨地聯系,對自己家的情況了如指掌。”觀音河鎮水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小衛說。
數字技術助力農產品銷售。觀音河鎮良好的生態環境生產許多優質農產品,因信息交通不便賣不到好價錢。水田村六組的宋鳳勤通過手機直播帶貨,把自己家養殖的土雞遠銷到西安、江西、浙江等地,今年不再為養雞銷售發愁;義興村四組的獼猴桃種植戶陳世斌,通過抖音直播帶貨,把自家種植的獼猴桃賣到每斤10元,高出同村種植戶售賣價錢近1倍,獼猴桃賣到了湖北、新疆、福建等地,去年他家種植的10多畝獼猴桃比同村種植戶多賺1萬多元。
數字技術讓鄉村治理更高效。觀音河鎮7個村65個村民小組,轄區面積88.8平方公里1.02萬余人,山大人稀信息不便。通過數字信息技術,依托綜治視聯系統和“321”民情在線系統,在集鎮、中小學校幼兒園、衛生院、村組主干道及公共區域安裝240余個監控攝像頭,與鎮村及時互聯互通,精準掌握村組動態;通過“321”民情在線、村級便民服務微信群和安康綜治APP系統,鎮村干部線上線下雙方發力,為群眾提供精準個性化服務。
數字技術讓疫情防控更精準。外出返鄉人員通過掃碼登記,利用漢陰縣“321”大數據系統填報個人姓名、出發地和目的地、乘坐交通工具等信息,鎮村干部及時掌握返鄉人員信息,因人而異提前制定精準防控措施。自2022年1月以來,全鎮累計摸排中高風險地區返鄉人員387人,實現無人脫管漏管和感染。
“下一步,我鎮將積極推動數字鄉村建設,以數字技術助推產業發展、基層黨建、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數字’活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觀音河鎮黨委書記李志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