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張思敏)今年56歲的徐家余,四年前還是新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幾年,他在自家的院子里養殖30余頭生態牛,僅養牛這一項收入就有二十余萬元。
近年來,漢陰縣雙乳鎮新塘村按照鎮黨委統一安排,積極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同時鼓勵農民利用閑置庭院創造經濟效益,以閑置房屋、庭院為依托、以農村家庭為主體、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探索出一條因地制宜、化零為整,符合新塘村實際的庭院經濟新路徑,為實現鄉村振興打好堅實基礎。
新塘村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合理布局庭院經濟產業主攻方向。1、2組地勢較高,靠近水源地,土地肥沃,宜種植蔬果藥材,3至7組地處丘陵地帶,地廣人稀,宜養殖畜牧,8至12組,靠近集鎮,人口密集,宜引進加工制造。從上至下、房前屋后兼顧了產業與生態,菜園、果園、藥園、養殖、作坊錯落有致,小庭院充滿大活力。
近年來新塘村統一規劃,幫助農戶改造自家庭院,從空間結構和時間結構加大對庭院經濟資源的開發,科學規劃生活區、養殖區、種植區,形成了前有菜園、中有庭院、后有棚圈的生態化模式。
以前徐家余的牛棚就在住房旁邊,環境差、味道大,現在通過村干部的幫助,注冊了家庭農場,拿到政府獎補資金,修建了磚房牛棚,擴寬了養殖面積,將居住、種植、養牛進行合理劃分,改善了整體環境,養牛、種菜都不耽誤,時間更寬裕了,生活也越過越富裕。
如今,新塘村越來越多的農民像徐家余一樣,在自家院子里致富增收。昔日冷清的農家小院也熱鬧起來了,這塊方寸地釋放出的無限活力,不但美麗了鄉村庭院,也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