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凌功
老舊的村部位于地災點上,年輕勞動力紛紛外出,農田耕地大面積撂荒,主導產業不明確……因村“兩委”班子帶富能力弱,村集體經濟不強,漢陰縣鐵佛寺鎮集中村黨支部是落后黨支部。
面對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和軟弱渙散黨支部整頓的巨大壓力,集中村黨支部在該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和聯村單位的傾力幫扶下,充分發展戰斗堡壘作用,充分調動黨員干部積極性,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示范作用,實現了村貌變化、產業壯大、群眾認可的可喜變化。
建起陣地,心中有底
“有了陣地,群眾有了說事議事的場所,各項普惠政策、攻堅指令和周密的計劃安排從這里傳達出去,轉化成了克難攻堅破解貧困的利器,再大的困難就不再成為難題。”2017年村黨支部書記唐家民一上任,就確立了支部引領、干部帶頭、黨員示范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引導黨員群眾參與和支持重新選址異地重建黨群活動中心的工作。
經過多方努力,2019年初,集中村黨支部搬入了位于棗樹灣600平方米的新黨群服務活動中心。
在新的黨群活動中心,集中村的“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正常開展了。“我入黨幾十年了,像這樣參加主題黨日的活動,還是現在才有的。”老黨員劉厚恩發自內心感嘆道。
支部活動有了新陣地,黨員也重新過上了組織新生活,更為重要的是群眾思想發生了新變化。村黨支部充分發揮“一約四會”作用,大力倡導新民風建設和智志雙扶工作,在紅白喜事、鄰里糾紛、鄉風文明等方面正確引導。同時,在4月該鎮全面推進智志雙扶工作過程中,村黨支部引導村民選出了村賢理事會,通過了《村民行為規范》,健全完善了紅黑榜制度,由村民與村賢理事會共同監督和評選負面典型,并進行曝光和安排專人進行幫教轉化。
黨員帶頭,發展奠基
集中村名為集中,實際卻不集中,全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為了改善集中村的交通設施建設問題,盡快讓集中村走上脫貧致富快車道,村黨支部將道路建設與特色產業園發展相結合,規劃全村道路。
脫貧攻堅以來,集中村累計鋪設鄉村道路22公里,實現了村村相接、組組相連、園區相通,徹底告別了羊腸小道、肩扛背馱的歷史,同時配套設計的鄉村道路安防工程,并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對主干道實施了綠化美化。
有道路建設,就會有征地矛盾。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黨建引領“321”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動員黨員和“三線”人員積極化解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矛盾。
在通村路拓寬改造建設中,需要征用該村11組老黨員余國前家土地2畝,他不僅自己全力支持,還積極去做其他群眾的思想工作,確保工程建設一路暢通。前段時間,持續降雨造成通村水泥道路多處出現泥石流擁堵,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們和沿線群眾扛上鐵鏟、鋤頭義務進行清理疏通。
蘇陜協作,產業壯大
村容村貌和居家環境雖然發生了較大變化,但群眾如何增收致富依然是村黨支部必須解決的頭等大事。通過摸索和總結,集中村在落實全縣“三個一”產業發展模式的基礎上,創新推出了“支部+合作社+職業經理人+貧困戶”模式,確立“種養結合、長短結合、協調推進”的產業發展方向。通過努力,集中村基本形成“山上花椒、山中養牛、山下養螃蟹”的產業發展格局。
經過聯村部門的牽線搭橋和村黨支部及駐村工作隊的精心策劃,陜煤集團與集中村簽訂了訂單種植合同,每年定點采購特色農副產品。2019年合作社僅訂單收購養殖螃蟹就獲得收益20萬元。
駐村工作隊撤走后,如何實現產業持續發展,群眾如何增收?2019年,集中村搶抓全縣“三個一”產業發展契機,注冊成立了集中家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種植花椒500畝。同時,選聘集中村黨支部書記唐家民為職業經理人,帶資2萬元入股,完成30%資產抵押,全面負責合作社運營管理,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村黨支部書記唐家民說:“現在村子的條件越來越好,越來越多家庭想要回村發展了,他們看到了村上切實的變化,也看到了家鄉美好的未來。”目前,集中村各項產業協調發展,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僅2019年村集體收益達到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