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鄧永新
“鄭安元是我們鎮上四合小區(集鎮社區)支部書記,也是個很有責任心的干部,他熱心為群眾辦事,得到群眾廣泛稱贊。”漢陰縣鐵佛寺鎮政府干部王凌功介紹。
王凌功介紹的鄭安元36歲,是鎮黨委政府“雙培雙帶”的典型代表,也是有著10年黨齡的老黨員。鄭安元以前在浙江餐飲企業從事餐飲管理,年收入10萬元以上。雖然收入高,但鄭安元一心還是想為家鄉的父老鄉親辦點實事。2017年,鄭安元回到家鄉四合村,擔任村支部書記助理;2018年3月,在村黨組織換屆選舉中被推選為支部副書記。
2019年7月30日社區黨支部成立時,經鎮黨委政府考核,鄭安元被任命為社區黨支部書記。當時四合小區管理服務機構還沒有專門辦公房,鄭安元利用臨近鎮政府和村黨群活動中心的部分房屋,先把管理服務機構的牌子掛起來,為群眾辦事。
在社區日常管理中,鄭安元用心為群眾排憂解難。9月初,小區70多歲的老謝因家庭矛盾,兒子讓他睡客廳。了解情況后,鄭安元和鎮村干部立即上門調解。通過道德評議和干部引導,老謝的兒子認識到錯誤,不再讓老人睡客廳。“后來老人家見了鄭支書就熱情打招呼,現在過得很開心。”王凌功說。
易地搬遷群眾從熟悉的老宅搬到集鎮安置小區,如果沒有穩定收入,是沒辦法在新家安居樂業的。在鎮黨委政府支持下,四合小區積極招商引資,建起毛絨玩具、電子科技、照明設備三家新社區工廠,吸納小區群眾就近務工增收。
1號樓居民張紅英所在的社區工廠生產手機使用的專用耳機,每100根耳機4.5元計件工資,一個月下來,工資至少有900元左右,好的時候可達1200元以上。因是計件工資,家里臨時有事時,張紅英可隨時回家處理。
“在這里上班既掙了錢,又顧了家。”張紅英如是說。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四合小區搬遷群眾也可到當地產業園區務工。目前,四合村已完成桑園建設350畝、拐棗園100多畝、花椒園20多畝。群眾在產業園務工每天可領100元工資,滿足了日常生活需求。
此外,鄭安元和支部成員一起動員搬遷群眾自主創業。1號樓居民陳朝勇因有水電工技術,鄭安元引導他在小區為其他住戶安裝水電,一個月至少有3000多元收入。閑暇時,陳朝勇還到村里的產業基地務工,家里又多了份收入。
在四合小區,無論鄭安元走到哪家,群眾都會熱情招呼,絲毫沒把他當外人看。小區居民洪正東是鄭安元2017年開始幫包的貧困戶,洪正東一家3口常年在外務工,就把家里鑰匙交到鄭安元手上,天氣好時鄭安元幫他把家里窗戶打開通風,防止家具受潮發霉。
2019年年三十,洪正東反映家里漏水,鄭安元立即趕往查看,還是沒有發現漏水點。要走時,洪正東一家已把年夜飯端上桌,原來洪正東一家是想請鄭安元一起團年。
近年來,鄭安元走遍了小區所有搬遷群眾的家,熟知他們的家庭狀況。群眾有困難第一時間會想到找鄭安元解決,而那些溫暖的故事依然在四合小區上演。